南京市工信局:全市规上企业今天全面复工
2月底至3月初产能将基本恢复
昨天,南京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玻璃绝缘子车间员工正在抓紧产品生产,以满足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配套产品交货需要。该公司是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复工企业之一。通讯员 李宁 赵新生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昨天是南京企业复工的第10天,也是全市采取备案制复工的第一天。市工信局在昨天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新闻通气会上通报,截至18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2006家,复工率达80%,全市工业用电量已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3%,复工率和用电量均位居全省前列。预计今天晚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全面复工,2月底至3月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将基本恢复。
市工信局副局长陶磊说,疫情发生以来,南京一手抓制造业企业的联防联控,一手抓重点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通过下沉一线驻厂办公等方式,指导全市重点企业抓防控、抓生产。在此期间,南京紧急动员生产的负压式救护车、核酸检测试剂、测温门、防护服、口罩、消杀用品等一大批防疫物资,为支援全国、武汉和做好南京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复工达产的通告》指出,达到防护标准、符合防控要求的企业和经营户,实行备案制复工复产,网上提出申请视同备案完成,即可复工。调整为备案制,是在全市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后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前一阶段,全市各级做好复工排查基础上的有的放矢,也请广大市民放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防控绝不会因复工批准方式的改变而降低。
陶磊表示,企业一要督促职工登录“宁归来”填报健康信息表,二要提交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职工排查情况表,原先要求的企业疫情防控承诺书无须提交。企业备案仍由各区、园区、街道分级分类进行备案,职工数超3000名的企业由各区提交市里备案。实行有事报告制度,一旦有突发情况,及时向所在地区企业专项组反映。
陶磊提醒,备案制并不是一备了之,在企业复工后,各区(园区)要结合实际对企业的备案内容进行审阅,并针对企业方案薄弱环节和现场防控漏洞进行督导,推动企业安全快速复工复产。
另据介绍,南京还将推动制造业企业能复工的尽快复工,能达产的尽量达产,满足防疫条件可以上岗的员工尽快到岗。市区两级工信部门将对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进行走访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配套企业复工、物流运输、员工招聘难等具体问题,推动产业链条上下游循环畅通,确保规上工业企业2月底能够全面恢复产能、稳定运行。
此外,南京还将认真落实工信部、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惠企政策,对南京“稳企十条”政策中,生产防疫产品的重点企业分时段奖补、企业技术装备投入普惠性奖补资金,3月份组织第一批集中兑现。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王健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分类施策,建筑工地有序复工
昨天,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应急工程首期交付,项目将用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摄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昨天通报,针对建筑工地复工复产,原则上,列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计划、政府投资计划的省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尽快进入全面复工状态;其他工程项目,按照分区分类管理的原则,分地区、分类型有序复工。
市建委副主任朱家祥介绍,按照省、市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全市建筑工人将陆续返宁复工,建筑行业进入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建委将一着不让地抓好工地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的相关工作,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手硬”,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推动建筑工地有序复工,确保完成今年的城乡建设任务。
接下来,市建委将分类施策,推动建筑工地有序复工。一方面对建筑工地复工流程进行再优化,将原流程中的监管部门审查改为企业报备,具体流程为工程建设单位会同施工、监理单位对项目防疫条件进行自查,自查确认后将防疫自查报告上传至“南京市建筑工地防疫信息直报系统”,即可通知工人返宁。
另一方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防控管理体系。工程建设单位是落实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在工地复工过程中应当切实履行好疫情防控的相关责任,防控责任主要包括:
建设单位牵头成立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制定防疫工作方案(含应急措施),确定专门人员负责防疫相关工作;
落实人员排查登记,检查督促返宁来宁人员使用“宁归来”等平台进行信息登记,并根据“红、橙、绿”三色健康码,对不同风险等级地区的返宁来宁人员按规定进行管理,形成人员管理名册;
项目施工作业区、办公和生活区实施封闭管理,所有进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实名登记,对进出时间、体温逐一记录,现场物品落实专人外出集中采购,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对施工作业区与办公和生活区分开设置的,项目应落实车辆点对点接送;
工人宿舍、卫生间、食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并确保通风良好,现场设置隔离宿舍,并落实“工人宿舍不得设置通铺”要求,现场用餐实行分餐制。
朱家祥表示,建筑工地人员密集,复工复产既事关疫情防控,又是安全生产的重要节点,各行业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属地、市防疫指挥部各专项组的沟通协调,保障工地顺利复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做好防疫物资保障、交通保障的对接协调;协同相关部门和属地,靠前协调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通生产物资的供应堵点;加强从业人员防疫知识教育,为工地防疫提供指导;实施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对认真落实防疫措施、严格安全管理的企业、执业人予以建筑市场信用加分;现场防疫措施、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及时予以纠正。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王健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逾七成农业龙头企业本周复工
昨天,溧水区金达谷物种植家庭农场的2000亩麦田正在进行化学除草,区作物栽培指导站工作人员来到这里对农户进行指导。通讯员 李岭辉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摄
“下一步,将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本地、本省的用工,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协调好外地用工的返岗工作,本周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复工率将达70%以上。”昨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顾正良介绍南京农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时说。
顾正良说,目前,南京春耕备耕与农业复工复产情况良好,市农业农村局将在抓好当前农村疫情防控的同时,不误农时,一着不让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复工复产工作,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在春耕备耕方面,目前全市夏粮种植面积65.2万亩,其中小麦61.86万亩;油菜种植面积19.05万亩。小麦、油菜总体生长情况良好。当前与往年一样,农事上小麦以清沟理墒、追肥和除草防虫治病为主,根据苗情施用小麦返青促壮肥等。市农业农村局及早谋划夏种生产布局,突出做好夏种水稻的相关准备工作,抓好水稻育苗准备,落实好良种、育秧基质、留足秧田等。
此外,适时抓好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及早动员组织农户落实好清沟理墒、因苗施肥、化除控草等关键措施,增强作物抗逆能力,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根据不同田块小麦生育进程,把握时间节点,适时组织开展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等防控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低温冻害、渍害、病虫草害等防范工作。
据了解,全市各地农资供应部门已准备粳稻、杂交稻种子4000吨,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100吨,氮磷钾等各类肥料6.4万吨。农资市场供应基本稳定,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已组织各类农机装备24781台、无人植保机187架。顾正良介绍,在保障农资经营秩序方面,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鼓励农资生产经营(销)企业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顾正良介绍,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4676家,已开工复工农民合作社4021家,开工复工率达86%;全市家庭农场3370家,基本正常生产经营。截至2月18日,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复工79家,占146家生产保供型龙头企业(剔除休闲和园林苗木28家)54%。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正有序推进农业复工复产,各郊区、镇村组织吸纳本地用工、开展互帮互助和联合服务,千方百计帮助农业企业复工复产。
记者了解到,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已下发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春耕备耕有关工作的通知》《麦油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组成技术指导组,深入郊区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服务。
市农业农村局将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下一步,将组织好种子、栽培、植保、耕保、农机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技术指导团队,运用手机微信、QQ等多种网络平台,为种植大户提供春耕备耕远程技术诊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服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田间指导服务。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王健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全市室外旅游景区今起逐步开放
昨天,夫子庙景区已有序开放,已有少量市民前来游玩。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 摄
自2月20日起,南京旅游景区分批逐步有序恢复运行!市文化和旅游局昨天通报,旅游景区首批开放范围为开放式景区或景区开放式区域的室外区域。景区将合理控制人流密度,人员进入必须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测量。
根据通告要求,为合理满足市民康体健身需求,景区采取分批逐步恢复运行方式进行,首批开放范围为开放式景区或景区开放式区域的室外区域,以及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景区还要具备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必要的条件和能力,并且按照隶属关系经备案后可有序恢复运行。
以室内参观为主的旅游景区暂不恢复运行,开放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
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等级景区51家,其中省、市属15家,区属36家。
其中,市属旅游景区经市文化和旅游局备案后可分批有序恢复运行。区属旅游景区按隶属关系经所在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备案后可分批有序开放景区室外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景区室内场馆、展馆、影(剧)院、表演场所等;景区室内餐饮、娱乐、体验设施;旅游团队接待;讲解、导游服务;动物园及景区饲养动物、禽畜的参观场所;以及景区室外空间的人员聚集性活动,本次暂不纳入恢复运行的内容。
首批计划恢复运行的有8家市属国家等级景区,3家市文旅局直属公园,一共11家。名单如下:
中山陵园风景区(开放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灵谷景区室外区域、紫金山索道,不含所辖景区室内场馆);玄武湖景区(开放环湖风光带及各洲室外区域,不含室内场馆);雨花台风景区(开放景区室外区域,不含雨花台纪念馆等室内场馆);南京城墙景区(开放各参观段室外区域,不含城垣博物馆等室内场馆);南京科技馆(开放景区室外区域,不含馆区、科技影院等室内场馆);南京国防园(开放景区室外区域,不含军史馆等室内场馆);幕燕滨江风貌区(开放景区室外区域,不含室内场馆);石头城遗址公园(开放景区室外区域,不含游船及室内场馆);燕子矶公园(开放景区室外区域,不含室内场馆);清凉山公园(开放公园室外区域,不含崇正书院、扫叶楼等室内场馆);神策门公园(开放公园室外区域,不含神策门瓮城及城墙区域)。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景区运行安全有序,景区将严格执行《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手册(试行)》中关于公共服务部分的相关内容。”市文旅局副局长王敏虹表示。
人员进入景区必须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测量。对于未佩戴口罩的人员景区将劝阻入园。体温检测异常或有明显发热、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等可疑症状的人员,景区将引导至独立场所临时隔离,并通知属地卫生疾控部门或指定发热门诊医院处理。
景区将合理控制人流密度,日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最大承载量原则按照核定值的50%执行。
景区室外空间不得开展任何人员聚集性活动,一经发现,景区管理机构将及时劝阻。对于不听劝阻、情节恶劣的,景区将报告公安机关采取相应措施。
景区涉及收费的区域或项目,严格执行相关收费价格政策。涉及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门票入园优待政策一并实施。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子俊
南京市民政局:有物管小区一律取消“出入证”
在汤山街道龙尚村的进村路口,车辆从消毒通道缓慢驶过,达到全方位的消毒杀菌效果。南报融媒体记者 段仁虎摄
针对小区进出人员管理,记者昨日从市防疫指挥部社会和社区防控组了解到,即日起,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一律取消疫情防控出入证,以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
市民政局副局长张顺翔介绍,随着企业复工达产,来宁返宁人员将逐步增多,围绕第13号通告的贯彻落实,市防疫指挥部社会和社区防控组主要针对来宁返宁人员登记报备和小区管理,不断完善改进防控措施,按照分区、分级精准管控的要求,全力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
“针对来宁返宁人员,首先要用好‘宁归来’平台。”张顺翔介绍,南京在企业、社区、宾馆饭店以及铁路、民航、入城检查点都设置了“宁归来”二维码,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以及下载“宁归来”手机APP,进行登记报备。“宁归来”平台将对来宁返宁人员自动生成红橙绿三色健康码,凡是取得绿色健康码的,将在全市范围内正常通行和就业上岗。
市防疫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小区管理的通告(第6号)》规定了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张顺翔介绍,他们在对其解读中,已明确“只要住在小区里,不论是业主还是承租户,都可以正常进出小区”。下一步,还将督促各区优化小区封闭式管理模式,不允许层层加码。有物业管理的小区,一律取消疫情防控出入证,以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
另一方面,还将强化园区楼宇的物业管理,各物业企业要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按照疫情管控相关工作要求,做好园区楼宇各项管控工作。“我们将认真做好线上对园区楼宇物业单位的指导和培训,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并整改到位,保障楼宇企业正常复工。” 张顺翔说。
此外,还将继续做好人员聚集场所的管控。全市影剧院、棋牌室、游艺厅、线下培训机构、网吧、舞厅、酒吧、KTV、公共浴室、足浴店、美容院、室内健身等空间相对密闭、人员相对集聚的经营性企业(场所),暂不复工复业。市防疫指挥部社会和社区防控组将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力度,一旦发现不按规定要求的,将依法予以查处。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王健
南京市商务局:分类指导,超市便利店全面复业
昨日,新街口商圈的商场已恢复营业。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建鹰摄
市商务局昨天通报,全市592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目前开业率达到14.7%左右。接下来,市商务局将在达到疫情防控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推动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等全面复业,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市商务局副局长富宁宏介绍,从商贸流通行业特点来看,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企业,春节至今基本正常营业。在达到防疫防控标准的前提下,全市1522家品牌连锁超市、便利店门店(点)正常营业的有1249家,开业率达82.1%;全市340家农贸市场从年初五开始,陆续恢复营业,目前已恢复营业309家,开业率达到90.9%。截至2月18日,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97家中,仍在营业的5家;百货商店40家,仍在营业的3家。19日上午,新街口商圈的新百、中央、金鹰购物中心等已经全面恢复营业。
“目前,依然处在暂停营业状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餐饮、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行业。”富宁宏说,鉴于商贸流通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容易造成人员集聚的特点,市商务局将围绕第13号通告,进一步细化各个行业企业的复工方案和防疫指南,对不同行业的复工和防疫工作做好推动和指导工作,有序推动复工复业。
在推进企业有序复工方面,市商务局对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等商贸流通企业,在达到疫情防控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推动全面复业;对达到防护标准、符合防控要求的为企业职工和居民生活提供配套服务的理发店、社区小超市、食品店、水果店等商贸流通企业和经营户,有序推动复业。
对酒吧、沐浴、美容等空间相对密闭、人员相对集聚的经营性企业(场所)暂不复业;商业体内的电影院、游艺厅、儿童游乐场所、健身房、培训机构等暂不复业;餐饮行业不得聚集用餐。“对于餐饮行业,我们推荐网上预约,借助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实行无接触式送餐,减少人员接触。”富宁宏介绍。
另一方面,市商务局全力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备案。企业复工前,督促员工登录“宁归来”APP,做好员工健康及活动轨迹情况登记;提交复工工作方案、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和职工排查情况表,明确企业疫情防控责任机制;必须做好口罩、测温计、消毒水等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富宁宏表示,复工申请的方式改变了,但对于疫情防控的标准没有降低,他们将抓好事中事后监管。企业复工后,市商务局将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结合实际对企业的备案内容进行审核,并针对企业方案薄弱环节和现场防控漏洞进行督导,强化现场检查,一旦发现达不到防疫控制和安全生产条件的,及时督促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停业整顿。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王健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公交地铁逐步恢复正常运营
2月16日,南京企业返岗直通车从南京长客集团发出,这也是省内第一家运输单位受企业委托赴异地接送员工返工返岗。通讯员 王静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针对《关于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复工复产的通告》交通运输方面,市交通运输局从多个方面做出积极响应,在继续防控疫情的同时,还积极保障复工生产的人员出行和工人、物资运力运输的配合。
优化交通卡口设置,对省界、市界及高速出口68个查控点继续实行管控和动态调整外,取消市域范围内所有交通检查卡点,全力提高交通卡口查控工作效率,通过借用对向车道、采用复式测温等方式增设检查车道,提高现场检测工作效率,确保交通主干道畅通。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人员、生活生产物资运输车辆,落实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的“三不一优先”政策。
铁路、民航、港航继续实施抵离旅客全面测温。截至18日24时,“三站一场一港一卡”累计测温达865万余人,发现459人体温异常,均按规定流程处置。
为配合复工需要,地铁从2月10日起,延长服务时间、缩短运营间隔、班次逐步增加。自2月17日起,公交线路恢复平峰时段运营,早晚高峰期间缩短发车间隔,增加发班密度,适当延伸服务时间。高淳区、溧水区从19日起逐步恢复原有公交线路。城区逐步增加出租车(网约车)在营车辆,高淳、溧水也将逐步恢复出租车运营。
目前已经在市内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了新冠肺炎确诊或重点疑似人员的同乘人追溯机制,在公交车辆、地铁车厢、出租车后排张贴乘车登记二维码,乘客每次乘车使用微信扫码进行信息登记。营运出租车安装防疫情“隔离舱”,在全市设立16个集中消毒点供营运出租车开展消毒工作。继续做好车站、运输工具的通风、消毒工作,做到日消毒、次通风、趟清扫。驾驶员测温上岗、全程佩戴口罩,乘客测温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企业陆续复工以来,交通运输部门推出了“返岗直通车”服务。呼应复工企业、建筑工地用工返岗需求,组织承运企业主动对接复工企业,长客集团已安排300辆运力储备,对经批准复工的企业提供“门到门、点到点”一站式服务,2月16日南京发出首批赴异地接送员工的返岗直通车。与此同时,针对复工复产复学的单位有集中出行需求的,南京公交推出“上下班通勤定制公交服务”。截至2月18日,已经有50多条上下班通勤班车在运行,公交集团可以各企业单位的特点,合理安排线路,满足企业员工集中通勤需求。
据悉,南京将有序恢复道路客运服务。全市116家客运企业已有67家客运企业复运,出动1414辆车,承担了累计348家复工企业职工的通勤业务,每天运送客流超3万人次。南京汽车客运站和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停班不关站,正在积极对接恢复省内市际客运班线,已储备运力600辆、客座2.7万个。下一步将按要求逐步恢复跨省长途客运班线。
此外,交通运输企业复工复产,做好货物运输运力保供。目前,市组建的应急保障车队已拥有1100余台各类车辆,随着道路货运企业全面复工,到本周末将形成8000台车辆的应急运力储备,全市42家港口企业现已复工,可有效满足全市大宗生活生产物资运输需求。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兴
南京市卫健委:临时停诊医疗机构将有序开放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为了满足居民日常医疗服务需求,即日起,在做好预检分诊与院感防控工作基础上,有序开放原暂停的部分医疗服务。
市卫健委副主任许民生介绍,自2月13日起,南京每日确诊病例0—1人,其中13日,15日,18日各1例;14日,16日,17日无确诊病例。
根据第13号通告,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南京将有序开放原暂停的部分医疗服务。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为全力维护南京地区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有效遏制疫情在南京地区医疗机构发生和扩散,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于2月4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7号),南京地区的各类门诊部、诊所(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全面停诊;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科等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内相关专科择期诊疗项目全部暂停,只保留必要的急症诊疗,并按照相关防护要求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继续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要严把住院关、手术关,暂停择期等非急需的手术、检查,对于非必须的住院尽量减少。
许民生介绍,此次有序开放的原暂停的部分医疗服务包括:除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美容科类门诊部、诊所继续停诊外,其他类门诊部、诊所恢复诊疗;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整形(美容)科等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内相关专科择期诊疗项目继续暂停,只保留骨折、外伤等感染必要的急症诊疗;继续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暂停支气管镜、胃镜择期检查以及需要支气管插管的非急需的手术,其他诊疗项目有序开放。
对于有序开放,许民生解释称,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停诊,形成了医疗服务需求人群的一定累积,释放出来会造成医疗机构的拥挤,会影响到市民的医疗服务。因此,建议市民分时间段到医院就诊,或通过医院诊疗、网上咨询等途径进行预约,避免医院短时间内拥挤。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王健
了解更多请登陆 plc控制柜 http://3683.bidadk.com/plckongzhigui/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