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春节前夕,吵嚷了很久的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终于尘埃落地。财政部正式下发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新的《通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幅降低了国家财政补贴,并且把补贴的门槛进一步提高。以前随随便便补贴超3万的新能源车型,在2018年已经不太容易实现了。随之带来的只有续航里程超过4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车,补贴金额才会提高,体现了政策对技术进步的鼓励。

但是苏老湿想说,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又有多少老百姓能买得起续航40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呢?即使补贴金额比以前还要高。另外,在《苏丁解车》之前的文章,苏老湿就说过,在中国当前的用车环境下,纯电动汽车并不是最好的新能源车选择,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才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从《通知》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补贴降幅下降也比较明显。续航里程超过50公里的插电式混动车补贴从去年的2.4万下降到了今年的2.2万元。

当大家都在关注《通知》中国家补贴(国补)优惠的各项政策的同时,苏老湿却把关注重点放到了各地方政府的补贴上。因为,真正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因素,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地补”。

“最怕人问,你这个车卖多少钱?”一位从事新能源汽车销售工作的人士告诉苏老湿,这个原本简单不过的问题却难住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员,“我得先问对方:你是在哪个城市?”这就是地补的重要性。因为各地“地补”不同,准入条件、推广指标各异,厂商对能否拿到地方补贴也是未知数。很多政策看上去大家都可以享受,但具体去谈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门槛。

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比亚迪E6。该车型在上海地区不被划入新能源补贴范畴,因此未能享受到地方补助,导致消费者在广东买车比在上海买车便宜6万元。好家伙,看到没6万块,换谁也都会选择更便宜的地区。实际上在2018年以前,按照北京市发布的2017年北京新能源车型补贴标准, 新能源小客车按照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确定市级财政补助标准,国家和本市财政补助总额不超过车辆销售价格的60%。

但是进入2018年,国补政策出来后,各地的地补政策却迟迟没有公布呢?实际上,关于取消地方补贴一事早有争议。不可否认,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作为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手段,为早期新能源车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在政策红利背后却引发地方保护主义、增加财政支出压力等弊端。

其实也不难理解,地方补贴由地方财政出资,地方财政税收来自地方车企。地方补贴政策变相催生了地方保护主义。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取消地方补贴,会从根上治愈地方保护现象。另外,各地政府加速补贴退坡的力度,从而反向倒闭车企提高产品质量;第三,让车企不用在观望和等待地补出台后才制定新车售卖的价格,直接全国统一价。

由于预期的2018年实施双积分政策延期到19年实施,这对新能源车企的发展是较大的冲击,不利于企业合理规划。但是取消地补已经是势在必行,虽然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给出明确的《通知》,但苏老湿认为,即使2018年还会有为数不多的地补政策,但2019年一定会取消,这也是大势所趋。

所以,2018年之前你还没有购买新能源汽车,那2018年应该是购买新能源汽车,抓住“国补”+“地补”最后时机,如果你再错过的话,这便宜可就没有了,反正苏老湿是准备用实际行动在2018购入新能源汽车了,反正不管怎么说,听苏老湿的一定没错。
了解更多请登陆 抽屉式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choutishipeidian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