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追踪:独柱墩存“先天不足” 现场专家称或为超载、偏载所致
本报记者 郭阳琛 童海华 上海报道
无锡上跨桥坍塌事故事发已24小时。
10月11日早间,“无锡发布”表示,交通运输部专家组已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无锡市也已成立事故调查组。“经初步分析,上跨桥侧翻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
多位受访专家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次高架桥坍塌事件主要因严重超载和偏载所致。事故桥梁所用的独柱墩设计具有侧向稳定性不够的“先天缺陷”。专家建议,应在源头弥补超载车辆运营管理的漏洞,桥梁设计者也应在设计时尽可能加大桥梁安全系数。
涉事企业“迷雾”
事发后,事故桥梁的承建方和设计方成为了焦点之一。
10月11日早间,苏交科(300284.SZ)和中设集团(603018.SH)先后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为事故桥梁的设计方。
苏交科董事会秘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苏交科与事故发生的“312国道无锡段”无关。“我们也清楚事故路段的设计方和建造方,但不方便告知,损害同行的事不能从我们嘴里说出来。”
而另一家疑似桥梁设计方的中设股份(002883.SZ)则迟迟未发出声明。10月11日,中设股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于无锡高架坍塌,会有我们公司层面作出回复,我们不能作出评论。”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公司高层或负责人可以接受采访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没有”,随即挂断电话。
记者查询到一份题为《312国道沪宁段扩建工程无锡段施工图设计》的文件,该文件显示,涉事路段的编制单位实为无锡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天眼查信息显示,中设股份前身为无锡市交通工程勘察设计室,此后多次改名。1998年,公司曾更名为无锡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15年,公司更名为江苏中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在A股上市。
据悉,此次坍塌高架桥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北环路附近。中设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近年来,公司主要标志性工程项目包括312国道无锡段,且“公司完成的无锡市北环路(G312市区段)新建工程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此外,中设股份官网显示,312国道(无锡段)改造工程也是公司的典型工程。
无锡一直是中设股份的“大本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设股份在无锡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就有4464.88万元,收入占比29.66%,而省外和江苏省(无锡除外)营收分别约为25%、45%,“公司将强化省内区域经营力度,深耕省内经营市场”。
超载货车货物来源和运输企业更是另一大焦点。据产品信息标签的现场图片显示,该批金属卷板为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生产,生产日期为9月30日,单个质量为28.535吨。
记者多次致电日照钢铁方面,但均无人接听。天眼查信息显示,日照钢铁由河北京华创新集团、山东莱钢集团和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兴建,是一家集烧结、炼铁、炼钢、轧材于一体并配套齐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法人代表杜双华,在刚刚发布的2019胡润百富榜单中以40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65位。值得一提的是,杜双华在一年内财富暴增567%。
此外,有媒体证实运输车辆为无锡市成功运输有限公司的货车。据了解,该公司位于无锡市惠山区钱洛路,目前公司大门紧锁,门牌上的公司名称也已被铲除。
“严重超载、偏载引发事故”
无锡市审计局网站2007年发布的《无锡市审计局关于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的公告》显示,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于2003年9月开工建设,2005年6月建成通车,2005年11月工程交工验收。该项目工程质量经无锡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评定为优良等级,且经过多次设计变更。
记者了解到,涉事货车共运输了6个金属卷板,每个金属卷板重28.535吨。据此估算,车辆承载货物合重超过171吨。
“桥梁质量肯定没问题,这次无锡横跨桥的坍塌肯定不是强度破坏,它的破坏是偏心压力的失稳破坏,这和货车的严重超载是密不可分的。”一名同济大学桥梁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国内桥梁设计规范借鉴的是国外经验,但国内超载比国外严重太多。“按照国外的计算方法往往扛不住国内超载规模。”
“可以初步认定事故原因为严重超载和偏载作用下引起桥梁发生倾覆破坏。”事故发生后,浙江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彭卫兵带领课题组,立刻赶往现场寻找、分析事故原因。
彭卫兵表示,本起桥梁事故符合桥梁倾覆先转动后滑动的破坏特征,如果端部盖梁悬臂处发生受弯或受剪强度破坏,将进一步降低结构抗倾覆承载力。
对于超载问题,其实在事发前的9月29日,无锡市刚刚启动了新一轮道路交通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意图集中开展大客车、渣土车、水泥罐车、危化车等重点车辆专项整治,打击超限超载等行为。
事发后,苏州市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超限超载查处工作的紧急通知》,开展24小时值守查处工作,加强对“百吨王”车辆的查处力度,并从货运企业源头加强管控工作。
南通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曹慧向记者介绍,无锡坍塌的横跨桥为独柱墩设计,因为其节约空间、减少占地的优势被广泛用于城市高架等建设中,但由于侧向稳定性不够,超载和偏载是使其垮塌的主要“杀手”。“实际情况来看,发生事故的高架桥很多都是采用独柱墩,在哈尔滨、上海等地都发生过类似事件。”
曹慧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内已达成共识“能不用独柱墩就不用”,但在城市桥梁设计中它却是不可避免的。使用独柱墩首先要考虑其桥梁承载能力,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国内严重超载的情况尽可能加大安全系数。“但具体增加多少没有明确规定,谁都想象不到国内的一辆货车会超载多少。”
在彭卫兵看来,不仅是独柱墩梁桥,部分横向双支座的大悬臂箱梁桥,尤其是上部结构自重较轻的钢箱梁,在严重超载情况下,有可能导致盖梁悬臂发生受弯受剪的强度破坏,有进一步增大倾覆的风险。
如何避免或减少悲剧“重演”?彭卫兵建议,在荷载不可预测的情况下,应在设计中控制桥梁的最终破坏模式,避免倾覆破坏(脆性破坏)发生在轻度延性破坏之前。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超载超限车辆的实时监控管理。
“对于一座桥梁,我们应该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养护。”曹慧表示,长期以来国内很重视建设,但对后期桥梁投入使用后的管理一直重视程度不足。例如独柱墩桥梁本身存在一些先天缺陷,我们设计者应该给出具体的注意事项,比如设置限制过重车辆上桥、提醒车辆尽量从中间走等标识。
(编辑:石英婧 校对:颜京宁)
了解更多请登陆 电器控制箱
http://3683.bidadk.com/kongzixi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