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迫杰
刚刚结束的芝加哥马拉松,日本选手大迫杰以2小时5分50秒的成绩夺得第三名,一举刷新了亚洲马拉松纪录。此前的纪录是由设乐悠太在今年东京马拉松创造,成绩为2小时6分11秒,其实同场比赛中,井上大仁也跑出了2小时6分54秒的成绩,也是当时亚洲第四快的速度。

一年之内有三名选手跑进2小时7分,并且连续刷新亚洲纪录,日本马拉松似乎逐渐能够与非洲选手抗衡,在东京奥运会来临之前,日本似乎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芝加哥马拉松后,川内优辉经纪人Brett Larner在其运营的JRN上更新了日本马拉松历史成绩排行榜,具体如下:


上述截图是日本马拉松历史前100快的成绩,可以看出,共有6人跑进过207,而跑进208的有20人次,209的有75人次,在完整榜单中,跑进210的有185人次。不算人次的话,则是17人跑进过208,53人跑进过209,95人跑进过210。
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如此擅长跑马拉松呢?
高里程训练,跑更多的路
虽然日本选手并没有单一的训练方式,但高里程是共同的主题。有时,精英选手每周要跑超过200英里(约322km)。据2届奥运金牌得主有森裕子回忆,她在备战某届奥运会期间,曾进行过这样的魔鬼训练:一天内连做2次20K时间测试,早上一个下午一个,第二天接着再跑一个31英里(约49.9km)。
伴随高里程训练的是自愿的像所需一样轻松的恢复跑,有时就像散步一样慢。其目标是让疲劳的双腿再走上一段长距离。虽然绝大多数人不能每周200英里(约322km)或每月1000km,但慢速能让你在不间断的情况下跑得更远。在下次马拉松备战前,尝试为期4周的训练——忘掉配速,就看看自己能跑多远。

投入努力
在开始备战2007年世锦赛马拉松的早期,一名日本教练让他的跑者们连续20天,每天4点钟吃早饭。这并没有太多不便——在日本人的词典里“努力”是最受欢迎的词。有个实例:日本跑者以在跑道上进行1英里(约1.61km)或2英里(约3.22km)甚至更多的绕圈来做长跑训练而闻名。这是精神上的磨砺,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配速判断。

苦练接力
马拉松很流行,但日本跑圈真正的焦点是“驿传”——一种长距离的公路接力赛。在《跑者之路(The Way of the Runner)》一书中,作者这样描写了日本跑步文化:驿传体现了日本人所重视的群体和谐的概念。你是为团队而跑,而不是为个人荣耀。因此,在这些接力赛中,日本跑者的成绩有时比相应距离的国家纪录还要快。

在美国, 每年也有大量的公路和越野接力赛。如果你担心比赛不够艰苦刺激,那就加入人数较少的团队,这样就能多跑点儿距离,你会在个人比赛中得到报偿。
在9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在最后的直道甩掉卡塔尔选手获得万米冠军的高尾宪司表示:“我会获胜源于驿传训练。在驿传中,你绝不会让任何人超过。”
(尔达)
了解更多请登陆
href="http://3683.bidadk.com/shuibengkongzhigui/" target="_blank">水泵控制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