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诵古诗中“出征”、“比武”、“送别”,寄语“武汉军运会”

2019-10-14 18:57:52浏览:80评论:0 来源:必达   
核心摘要:“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黄团元古时候,可能没有“军运会”。没有就不会有相关诗词。不过,描述军人“出征”、“比武”等方面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黄团元

古时候,可能没有“军运会”。没有就不会有相关诗词。不过,描述军人“出征”、“比武”等方面的诗词倒有许多,略举三例。

第一例,是《诗经·秦风·无衣》。内容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据说,这是一首军歌。从句法方面看,的确便于演唱。译作白话,大致意思是:谁说没衣?我和你是同袍(同胞);秦王兴师,准备我们的武器,共同敌仇!谁说没衣,我和你共同流汗;秦王起兵,检修好我们武器,共同请战!谁说没衣,我和你共同穿好军装;秦王亲征,整装我们的盔甲,共同出征。

这组小诗,60字、三个段落,从“敌仇”到“请战”,再到“出征”。 一气呵成,节奏铿锵,表达了秦国军人如何忠于秦王,堪称秦国后来并吞六国、雄霸天下的序曲。如果将“备战出征”的主题改作参加“军运会”,却也能够读出豪气干云、志在必得(胜)的军人气魄。

第二例,是三国时期才高八斗的曹植所写,题为《白马篇》。此诗28句,塑造了一位少年游侠的形象,撷取其中十句:“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垂:同“陲”,指边境)。宿昔(早晚)秉良弓,楛(hù制箭的荆棘)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月支:箭靶)。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大意是:(骑白马的游侠),年纪不大就离家戍边。利箭强弓,从不离身,练就一身武艺。开弓就能射破左靶,接着又能穿过右靶。转眼扬臂,射中攀援如飞的猴子;俯身瞬间,又射裂箭靶。他的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勇猛敏捷,就像猛兽。

如果说《诗经·秦风·无衣》与军人比武并不搭界,那么,《白马篇》中的这段描写,应该是军中比武,甚至可能是“军运会”。作为曹操最喜爱的儿子,曹植有条件随同父亲检阅部队。这段对武艺高超军人的描写刻画,或许并非曹植虚构,而是写实。从标题来看,他是以马寓人,用借代和烘托的手法,颂扬骑术娴熟,箭法高超的军人。

第三例,是被录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所作。岑参进士出身,却两次从军边塞。这首诗被广为人知的是“咏雪”,是将西北的寒雪比作南方的春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诗的主题,是送“武判官归京”。可以想像,被送者是带兵打仗的军官,也是主持练兵的教头。所以,送别他的场面,是荒凉边塞的盛宴,是外冷内热惜别:“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在武汉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据悉将有来自110个国家的近万名现役军人同台竞技。诚愿各国运动员代表各自国家,“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在军运会上,“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无论获得奖牌与否,贵在参与。相信每位“将士”,都会在运动员村、在武汉、在中国,收获“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黄团元,湖北省直管市唯一新闻正高级职称获得者。发表各类作品约400万字,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和《博览群书》等报刊。其《“天灾不由人”与“抗灾不由天”》等文,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教辅、高考习题及试卷。公开出版《说黑道白》、《民族瑰宝马寅初》、《胡适的谦和雅量》、《梁启超之路》、《文人有行》、《诸葛亮用兵》和《刘邦用人》等多部长篇作品。

了解更多请登陆

href="http://3683.bidadk.com/GGDpeidiangui/" target="_blank">GGD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GGDpeidiangui/

(责任编辑:必达)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北大学者:雄安新区土地住房体制选择可超越“新加坡模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