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刘守清家搬到了杨浦区的一栋电梯房里。搬进新家后,刘守清发现门口装的电表又变了样,这一次,他家用上了智能电表。
刘守清觉得电表更新换代一定是越来越先进。但他不知道,智能电表除了可以计量电量,还有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防窃电、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等功能,满足双向计量、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峰谷电价等需要,也是实现分布式电源计量、双向互动服务、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的技术基础。
刘守清的女儿经常说:“节约用电固然重要,但前提应该是满足舒适生活的需要。”近几年,她不断给父母的新居添置各类家用电器,洗碗机、扫地机器人、AI音箱都走进了刘守清的生活。
“以前,空调一般需要我们手动开启。”女儿在手机上拨弄着APP跟刘守清演示家里新装的智能家居,“现在我的车一驶进小区,智能网关会检测房间温度是否适宜、门窗是否关闭,并自动决策是否开启空调。等我停完车上楼,房间温度就已经很适中了。”
“智慧升级”的还有电费支付方式。2017年起,刘守清家中的电、水、气信息都合并在了一张账单上。“刚拿到这种账单,我还有点懵,扫个码竟然就能把水、电、气的费用都交了。这是怎么实现的?”刘守清有点疑惑。
原来,此前刘守清家的小区依托智能电表进行了电表、水表、燃气表“三表集抄”智能化改造,家中的电、水、气信息统一采集、传送至上海公用事业综合信息平台。没多久,继信息统一采集后,三张账单也合为一张了。
“以前上海市民都会背一句抄表经‘上旬抄电表,中旬抄燃气表,下旬抄水表,抄表员上门’。我们家每个月要把电表、燃气表、水表读数抄在底楼铁门的便签上,一旦忘抄、错抄,工作人员还要到家里来核实,现在我只要在家坐等收一张账单就行了。女儿还教会了我用手机交费,非常方便。”刘守清说。
小电表牵动万家心,电表的“四级跳”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市民的生活变迁。

上海电力大事记
●1978年?2月,220千伏黄渡变电站建成投运,极大提升了上海北部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1985年?12月25日,上海电力公司成立。次年12月,上海电力公司更名为上海市电力工业局。
●1988年?9月,220千伏黄渡变电站升级成为上海首个500千伏变电站,上海主网从220千伏升级为500千伏。
●1989年?9月,国内首座±500千伏直流换流站——南桥站投运。
●1990年?8月27日,全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葛南线竣工投运,实现华中、华东两大电网联网。10月23日,上海市电力公司成立。
●1993年?全国首座220千伏地下变电站在上海人民广场投运,220千伏超高压电网首次直接引入上海市中心。
●2000年?6月,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打开了我国百万等级火电机组建设、运营的源头。
●2001年?1月,上海市电力工业局撤销,将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4年?500千伏杨行—外高桥电厂—顾路—杨高输电线路工程建成投运,上海正式形成我国首条500千伏超高压城市双回路闭合环网。
●2005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建有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是我国首批4个国产百万千瓦火力发电单位之一。
●2009年?12月,由向家坝至上海的我国第一条特高压直流线路——±800千伏复奉线投运,上海电网正式迈入特高压时代。
●2010年?全国首座500千伏全地下变电站(静安站)和首条500千伏越江电缆隧道(世博电缆隧道)投运。
●2012年?上海首座绿色智能化变电站(泸定站)投运,是我国220千伏智能站建设的领军工程。
●2013年?5月7日,上海市电力公司更名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2018年?4月28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发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整理/陈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