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丁坝:从岸、滩修筑凸出于水中的建筑物,以挑移主流,保护岸、滩。丁坝一般成组布设,可以根据需要等距或不等距布置。但不宜单独建一道长丁坝,因易导致上下游水流紊乱,又易受水流冲击而遭破坏,还可能影响对岸安全。按丁坝轴线与河岸或水流方向垂直、斜向上游、斜向下游而分别称为正挑、上挑、下挑丁坝。为减少丁坝间的冲刷并促淤,非淹没丁坝采取下挑式,其交角一般为30°~60°;淹没丁坝采取上挑式。受潮流和倒灌影响的丁坝须适应正逆水流方向交替发生而采用正挑式。两丁坝的间距大小以其间的河岸不产生冲刷为度,一般凹岸密于凸岸,河势变化大的河段密于平顺河段。坝长与间距之比,一般凹岸为1~2.5,平顺段为2~4。丁坝坝头形式有圆头、斜线、抛物线型以及丁坝、顺坝相结合的拐头型(图1)。在中国将短的丁坝称作矶头又称垛或堆,作用是迎托水流,保护岸、滩。按迎托水流要求,矶头的平面形状有人字、月牙、磨盘、鱼鳞、雁翅等形式(图2),垂直水流方向的长度一般为10~20m。矶头之间中心距一般为50~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