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诺贝尔文学奖遭遇双重冷眼

2019-10-15 00:30:57浏览:72评论:0 来源:必达   
核心摘要:诺贝尔文学奖遭遇双重冷眼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2007-10-12  发表评论>> 获奖女作家出门购物国内出版社冷淡以对 延伸

诺贝尔文学奖遭遇双重冷眼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7-10-12  发表评论>>

获奖女作家出门购物国内出版社冷淡以对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延伸阅读: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获07年诺贝尔文学奖(图)

“我从未注意过它(诺贝尔文学奖),我敢说他们不喜欢我,否则我很早以前就已经得奖了。有许多好的作家没有人关注。”三年前,已经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上近二十年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终于失去了耐心,公开表示不再对诺贝尔文学奖抱有希望,并宣称这个奖项“令人乏味”。

然而,事实证明,有时人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当地时间昨天下午13点(北京时间19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多丽丝·莱辛,再过11天,就是她的88岁生日,这也让莱辛成为史上最高寿获奖者。然而,获奖当时,莱辛正在外购物,兴致冲冲报喜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发现,他们根本找不到那个在他们认为应该喜出望外的老太太。

国内各大出版社在长时间摩拳擦掌备战这场版权博彩之后,却失望地看到,莱辛的作品版权早已尘埃落定,其销量长时间以来表现平平。出版方译林出版社在高兴之余仍然对于他们认为的热门人选,并刚刚签下其作品的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没有获奖而感到遗憾。

至此,已经“奖老珠黄”的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获得双重冷眼以对。

购物比文学奖更重要

与发布本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不同,评审委员会发布文学奖的新闻稿不足一页纸,仅有一个段落。消息公布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莱辛身上,但当媒体打电话想要采访她时,却发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频频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上,已经不再对奖项抱有念想的女作家并没有在家守候着奖项的颁布,而是一个人高高兴兴地出门购物去了,连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与莱辛取得联系并告诉她这个迟来了近二十载的大喜讯。先期采访的媒体只能通过她的助手得到几句表态:“我们非常高兴,这个奖颁给她可谓名至实归。”

两个小时后,莱辛回到位于伦敦北部的家中,迈出一辆出租车,才知道自己获得了全球文学界最高奖项,并以宠辱不惊的心态,颇为不敬地把诺贝尔文学奖比作玩纸牌:“现在我得过欧洲所有的文学奖,包括每一个有分量的,我很高兴赢了所有的奖。这(诺贝尔文学奖)算是同花大顺。”莱辛还公开表示并不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为自己的最高文学标准:“对我来说,文学艺术的最高标准是19世纪的小说。”

据悉,莱辛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从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所有奖项的第34位女性获奖者及文学奖的第11位女性获奖者。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获奖者还将获得一枚金质奖章。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

传奇老太太成网上最老“斑竹”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一生颇为曲折,1919年出生于波斯(今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1925年,莱辛随全家迁到非洲津巴布韦南部的一个农场,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14岁辍学后开始在家自学。16岁就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她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

莱辛可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旅者,她曾在不少地区长期居住,从伊朗、津巴布韦、南非直到1949年移居英国并定居。再过11天,莱辛将迎来自己88岁的生日,对于一生的坎坎坷坷,她的一番话或许就是最好的人生感悟:“审视我的一生,怎么能相信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呢?”

尽管上了年纪,但莱辛身上确实有一种不服老的可爱:为了保持身材,她要喝低卡可乐,也最爱看八卦电视节目。她可能还是在大型知名社交网站上拥有个人网页的最年长成员。根据她时常更新的个人网页上介绍,莱辛喝酒但不抽烟,是个“自豪的母亲”,并“很高兴以互联网这一新生的工具与大家交流,这对我这种老人家而言,实在是太神奇了。”就在昨天她还曾登陆网站,并加了她的第151个网友。能成为莱辛的朋友,网友都感到十分荣幸,得知莱辛获奖的消息,她们也第一时间给莱辛送去了祝福。

三十载争议得奖后仍受批评

1949年莱辛带着一个儿子移居英国时一贫如洗,据说其全部家当就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而该书正是使莱辛一举成名的《青草在歌唱》。1950年,她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半自传体五部曲《暴力的孩子》等。其突破之作被公认为是1962年的《金色笔记》,正是通过此书,莱辛树立了自己的女权主义形象。莱辛的重要作品还包括1973年的《黑暗前的夏天》等。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等,其中也有不少佳作,风格独特,思想深邃,观点犀利,极具挑战性。这些风格在其创作生涯中始终未变。近年来,莱辛仍笔耕不辍,经常有新作问世。

然而,她的女性写作特色自《金色笔记》问世以来就饱受争议,一些评论家将它与法国知名女作家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相提并论。但是也有人认为,小说根本不值一读。上世纪80年代,已成热点的莱辛曾用别名向一家出版社投了小说稿,结果小说稿被拒绝。随后,当她公布自己的真实身份时,小说才得以出版。

就在昨晚得奖后不久,美国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还不以为然地批评诺贝尔文学奖今年的选择,并认为:“尽管莱辛在早期的写作生涯中具有一些令人仰慕的品质,但我认为她过去十五年的作品不具可读性,是四流的科幻小说。”

对此,这位英国文学老祖母不减叛逆本色,认为避孕药片和省时设备如洗碗器,作用要比意识形态更大。还曾公然批评当代女性:“如今的很多女性自以为是、伪善,看她们在电视中对男性多么粗鲁和傲慢。我惊骇地听到女性对男人的块头所说的某些话,真令人反感,我反对所有打击男人的行为。”

出版界表错情大赢家平静观望

二十多年来,莱辛的名字屡屡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上,却总是失之交臂。今年,莱辛并非热门人选。也没有列入国内出版界博彩的重点对象。在名单还未公布之时,国内几大出版社早已跃跃欲试。上海译文出版社表示:“大家都静静等候,时机一到自然会开始一场争夺版权的‘暗战’。”也有许多出版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之前媒体和评论家们最为看好的大热门,包括68岁的意大利作家克劳迪奥·马格里斯,以及以电影《人性的污点》而为中国读者熟知的美国作家菲利浦·罗斯。即使是今年的大赢家译林出版社,此前也把重点博彩对象放在今年在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中炙手可热的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不久之前签下版权,出版了奥兹的一系列作品:“不过很可惜奥兹没有获奖。”

早在1956年,国内就出版过莱辛的《青草在歌唱》(后译为《野草在歌唱》)。1988年盗版的《金色笔记》以《女性的危机》为名问世,才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再后来,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都陆续出版过她的作品。

而这位早已进入中国读者视野,但却多遭遇冷眼的女作家,能否在不久的将来掀起一阵书市“莱辛热”?业内人士称,莱辛在中国从来也没有真正地大红大紫过。而由于已经不再流行,即使这次获得诺奖,她的作品恐怕也难像帕慕克那样深受出版商和读者的喜爱。

早已续约了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版权的译林出版社表示,莱辛获奖并不算“惊喜”,此前他们出版的莱辛作品卖得一般,但在圈内的口碑甚好,而《金色笔记》再版,还将经过讨论后尽快决定。

新闻链接

莱辛重要作品

《青草在歌唱》: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拮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

《暴力的孩子们》: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津巴布韦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玛莎·奎斯特的人生求索。

《金色笔记》:对一位名叫安娜·伍尔夫的“自由女性”的人生进行了剖析,主人公的生活、爱情和精神状况是处于一种极度分裂的状态之下的。书中的女性承担着自己的生活,艰难独立地挣扎在工作、性、为人母的漩涡里。在安娜·伍尔夫身上,读者不难发现作者自身的影子。

《黑暗前的夏天》: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的精神危机。

莱辛作品中文版

《金色笔记》(译林出版社)

《又来了,爱情》(上海译文出版社)

《野草在歌唱》(译林出版社)

《另外那个女人》(浙江文艺出版社)

《命运五部曲》(五角丛书)

《解放日报》 2007年10月12日

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 雨悦

(责任编辑:必达)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2003年度诺贝尔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