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行业政策分析
《大气污染防治法》总则里要求地方政府要把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写入发展规划中,并且上级环保部门会对各地环保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公布。强制性的环保目标会推动环保行业的大力发展。各类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对能降低或吸收有害气体排放的设备会有越来越强的需求,这给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不仅在国家层面,普通居民对于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今,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人们选择搬迁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人们希望工厂带给他们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希望工厂能更加重视环保。
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不仅不会有税收财政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且这些企业在挂牌以及融资方面都会有相应的限制。企业为了自己更可持续的发展,也对大气污染防治有很大的需求。
二、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企业格局分析
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行业中,制造除尘和脱硫脱硝设备企业相对较多,竞争非常激烈。对于酸碱废气及有机废气的处理,国内起步还较晚,绝大多数从事酸碱废气及有机废气处理的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行业中的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都较为低端,处理效率低、能耗高。少数企业,凭借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研发出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与此同时采用更先进的自动控制设备来监控反应过程,大大提高了废气处理效率。
目前,包括富士康、三星电子在内的大电子厂商对于酸碱废气及有机废气的处理需求巨大,这类企业对于环保和能耗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和经验壁垒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电控、高强度复合材料、流体、设计等多种学科不同领域各种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尤其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废气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这需要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生产和改进还需要行业经验的积累。大型环保工程项目在招标过程中,往往要求客户有类似工程的成功实施经验。在大气污染防治设
备的整个生产和安装过程中,拥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企业往往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工程特点、设备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环保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的发现和解决原有设备存在的缺陷。
2、品牌壁垒
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下游行业的客户一般为电力、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等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上述行业客户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要求较高,下游行业通常以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一般只有具有长期合作经历、规模较大、售后服务完善、声誉较好的供应商才能进入其投标程序。即使是未曾合作过的新客户,他们在选择设备供应商时也会优先考虑本行业内品牌知名度高、信誉好的企业。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也由原来单一的价格竞争模式,转向以品质为核心的品牌竞争。行业新进入者,从品牌创立到品牌被认可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行业内一些领先企业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三星和海力士等大型电子厂商也与这些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3、资金壁垒
大型的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一般会有1-2 年建设周期,预付款不会超过 3 成,并且在交付后还会有 3成的尾款要等到运营一段时间后才会支付。而且这些设备使用寿命周期长,行业内对设备的质保期限要求较高,大量的售后成本也不可避免。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隐性成本会对新进入企业产生一定的资金壁垒。
4、人才壁垒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团队的专业程度和人员数量,对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销售渠道的拓展、技术支持等方面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大气污染防治设备的制造和维护要求工人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而且核心设备的制造目前只能采取纯人工的制作工艺。而培养出这样一群技术水平扎实、行业经验丰富的人员,需要企业花费数年的时间,这就给本行业带来了较高的人才壁垒。
5、资质壁垒
安装大型的大气污染防治设备需要环境工程技术资质证书(废气),该资质对于公司的注册资本、项目经验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这是要进入该行业企业的资质壁垒。
四、行业发展空间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大气治理必将进入细化阶段。据推测,大气污染治理将在“十三五”时期带来8500亿市场空间。大气治理市场作为未来极具潜力的数千亿“蛋糕”,将成为未来资本在环保领域布局的重要阵地。
如今,相关企业根据政策和市场趋向,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比如: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两个领域的多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重点布局,并自主研发了多项技术,例如煤炭的低排放燃烧技术、脱硝脱硫等技术。
汉唐环保主营业务为工业烟气治理以及水处理药销售。在烟气治理方面,主要为水力发电厂、钢铁冶炼企业、水泥生产厂等提供处理方案。随着大气治理监察标准细化,不断强化在发电厂、钢铁冶炼烟气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大唐环境在提升自身运营管理水平的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影响力。据悉,大唐环境主编了“火电厂烟气脱硝平板式催化剂IEEE标准”等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多次组织召开研讨会,为国家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了环保企业行业地位和话语权。
分析认为,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业中包括两条投资主线:
大气监测设备。在量化考核、量化追责的高压态势下,预计国控污染源监测点会显著增加,考核压力带来省控及地方检测投资有望成倍增加。
严控末端排放,重点进行非电领域大气除尘、脱硫、脱硝治理。
文章来源:http://www.leadingir.com/trend/view/517.html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