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can we do for you?”5日上午9时30分许,武汉市洪山公安分局武珞社区涉外警务室的会议室里,传出阵阵英语诵读声。民警张永红和辅警正在跟随外籍志愿者伊斯曼集中学习英语。

伊斯曼和张永红(右)核对辖区外籍人员信息
来自索马里的伊斯曼2008年来到武汉,现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后,如今他是武汉市公安局武珞社区涉外警务室的一名外籍志愿者。
随着军运会即将到来,武汉公安对全警开展了外语普训。原本只会基本警务英语的张永红,英语越来越熟练。“我希望通过掌握更多口语更纯正的警务英语,为即将到来的军运会服务。”张永红说。
■ 在武汉生活,我们很有安全感
黑皮肤,深褐色卷发,将近1米9的大个子,阳光帅气,外加一脸亲切的微笑,站在长江日报记者面前的伊斯曼,一副标准的“暖男”形象。
伊斯曼说,刚来武汉时,对这座城市不了解,他十分谨慎,天黑之后也很少外出。可随着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渐渐打消了“在天黑前回到住处”等念头。
“有时,我和朋友晚上去酒吧,凌晨两三点才回家,一点也不用担心会出意外。”来到武汉后,伊斯曼说,自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安定和谐,良好的治安使得像他这样的外国人一点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这就是真正的安全感”。
“在武汉工作生活11年来,武汉警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伊斯曼说,几年前,为了开一份无违法犯罪记录的证明,常常因为准备材料不足,从递交申请到拿到证明需要跑3次。后来武汉警方针对这一情况,主动会同学校,提前收集材料,预审核通过后,通知留学生持相关材料换领证明。现在办理证明只需要预约,跑一次就可以拿到了。
■ 为军运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6年9月,学院辅导员发布消息,武珞社区警务室正在招募外籍志愿者。伊斯曼主动找到辅导员,表示愿意试一试。
“索马里语、英语、阿拉伯语、中文,我一共会4门语言,不当志愿者多可惜呀!”伊斯曼笑着,他认真地说道,“做志愿者,也算是对这座城市的一种感谢。”
“在武汉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对标准化涉外警务室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2016年,武珞社区警务室建成武汉首个标准化涉外警务室,在外国人较为集中的活动地和聚集地设立涉外警务室,对外籍人员服务、管理不打折扣。
如今,像武珞社区警务室这样的标准化涉外警务室,全市有50个。这些涉外警务室采取统一建设标准,按照警务服务、文化交流和智能巡控三个功能区进行布局,设置中英双语指示牌,配备至少1名精通英语的社区民警、1名以上涉外网格员、2名以上外籍志愿者。
武汉军运会即将举行,这些警务室将成为涉外警务工作的前沿阵地,在住宿登记、法律咨询和交通、租房、医疗问询等方面为外国友人提供一流的警务服务。
如今,武珞社区警务室已有6名外籍志愿者,均是留学生,既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生、博士生,来自索马里、也门、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伊斯曼说,他和警务室其他外籍志愿者都有着同样的想法:“能为军运会,为这座城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都很高兴。(谢冰林 杨槐柳 冯威 吴昊)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厂家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