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标志着文革后竞技体育的全面恢复,北京足球队在这次运动会上获得第3名。
1973年全国足球联赛恢复,北京队在史万春先生的率领下再一次夺得全国冠军。这是文革后第一次全国联赛,各地都很重视,共有38支球队参加。北京队在预赛阶段成都赛区7战7胜以第一名身份进入前8名决赛。8月25日至10月15日,第二阶段双循环的比赛在北京、天津赛区举行。第一循环北京队3胜2平2负仅排名第3名,进入第二循环北京队发挥神勇,6胜1负,最终积分21分荣登榜首。

1975年史万春先生不再担任北京队主教练,退居二线担任总教练、顾问等职务。
1975年在北京举行了第三届全运会,北京足球队以“小快灵”的风格独树一帜,但与有多名国脚的广东、辽宁、八一等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最后获得第4名。
曾雪麟在1960年挂靴后就带领天津队拿过甲级联赛冠军和全国锦标赛冠军,是那个时代的双冠王。70年代他提出来北京和夫人团聚,天津体委虽不愿意放,可也要照顾他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于是曾雪麟成为北京足球的“新教父”。曾雪麟带队坚持北京队小快灵的风格,发现了李辉、杨朝晖、李公一、魏克兴、路建人、刘清等新秀,重用了沈祥福、刘利福等中坚,还有谷大泉、刘德利、陆相宾、张东平、贾光拓、薛继先这样技术型的选手。1982、1984年夺得两次全国甲级联赛冠军。
全运会后没多久,北京市体委决定重新组队,由新任主教练搭班,几乎整队的队员都被处理(有球员违纪的原因,也有球员自己希望尽快转行的原因)了,其中有国家队主力杨朝晖,有国家青年队的主力李建栋、董玉刚、宫磊、张焱,有当时中国最好的右边后卫之一王文宗,有极具杀伤力的前锋李公一。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处理显然有些草率,为北京足球实力下降埋下了伏笔。那次“自残”行为后不久,北京队就降了级。直到90年代初,一批新队员成长后才重回前列。
《北京国安的前世今生》连载中...
资料参考
北京日报《一张老照片讲述北京足球史 张路:国安前身北京的根》
北京国安官网《史万春先生与北京足球队》
当代中国出版社《当代北京足球史话》
如有错误或侵权行为,请在评论中指出或发邮件至lvsegongti@ 126.com,我们会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同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和国安、你和北京的那些事儿。
了解更多请登陆 plc控制柜 http://3683.bidadk.com/plckongzhi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