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工艺是利用制冷技术,先将油气逐级从常温冷却到-25~-75度左右,使大部分油气液化回收,剩余极少量油气经过吸附罐通过特定吸附工艺进行吸附。整机系统通过以上过程不断循环,从而达到油气连续冷却分凝回收,同时确保挥发油气达标排放。
制冷原理:制冷系统工作时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被冷凝成高压过冷液体,经膨胀阀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汽液两相混和物进入蒸发器,制冷剂在其内蒸发并吸收通过蒸发器的油气的热量,使流经蒸发器的油气得以降温,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差异,通过降温使油气组分达到过过饱和状态冷凝成液态直接回收,冷凝后的低浓度气体进入吸附系统吸附处理。同时制冷剂充分汽化后再被压缩机吸入压缩室进入下一轮循环。整机系统通过以上过程不断循环,从而达到油气连续降温回收的目的。
吸附原理:吸附工艺是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的选择性,即油气-空气混合气中各组分与吸附剂之间结合力强弱的差别,使难吸附的空气组分与易吸附的油气组分分离。同时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容量随压力(或温度)变化而有差异的特性,脱附这些油气而使吸附剂获得再生,整个过程包括吸附和再生两个基本操作。?
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16.9万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里程分别为3.2万公里、3.3万公里和10.4万公里,储运能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达到24万公里,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网里程分别达到3.7万公里、4万公里和16.3万公里,逐步实现天然气入户入店入厂,全国城镇用天然气人口达到5.5亿,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12%左右。
油气回收改造根据国联证券的测算,“十三五”与“十四五”期间油气管网主干道投资总规模将分别达到7120亿元与9670亿元,总计约16790亿元。
卓创资讯分析师国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规划》是我国油气管网中长期空间布局规划,是推进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这是继《天然气“十三五”发展规划》之后,单独针对油气管网布局出台的相关规划政策,油气回收改造是未来5年-15年油气管网建设的宗旨性文件。《规划》具体明确了石油天然气供需以及管道发展预期总目标,同时,明确了我国现有以及未来预期管道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7月4日,发改委、能源局等十三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
《意见》确定了天然气未来发展目标,并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力争达到10%左右。
作为我国积极倡导发展天然气的基础设施保障,《意见》还提出,油气回收改造油气企业要加快天然气干支线、联络线等国家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同时,支持煤层气、页岩气、煤制天然气配套外输管道建设与气源就近接入。
国建还强调,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油气回收改造未来天然气的发展势不可挡,在《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之后,天然气乃至整个油气领域又一大利好,是各企业进入油气市场的一剂强心剂。在此纲领性文件之后,预计各相关地区或企业会陆续出台后续规划,实质明确相关发展目标以及具体管道布局蓝图。
需要一提的是,根据油气改革方案,要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提升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完善油气管网公平接入机制,油气干线管道、省内和省际管网均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