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粤媒:韦世豪在哪都是刺头 足协还可能开罚单

2019-10-23 19:10:40浏览:109评论:0 来源:配电箱   
核心摘要:自动播放开关自动播放正在加载...南都讯 记者丰臻昨天,广州恒大俱乐部对麾下国脚韦世豪此前在中国杯上的恶劣犯规作出处罚决定: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正在加载...

<

>

    rame src="http://v.qq.com/video/playview.html?vid=e0030id52aj" width="0" height="0" style="display:none;">rame>

    南都讯 记者丰臻

    昨天,广州恒大俱乐部对麾下国脚韦世豪此前在中国杯上的恶劣犯规作出处罚决定:给予韦世豪自发文之日起停赛一个月,进行深刻自我反省检讨;俱乐部将视其检讨反省情况再决定是否开除。

    有球迷认为韦世豪不配身披国家队7号球衣

    舆论一边倒批评韦世豪

    3月25日的中国杯三四名争夺战中,中国队0比1输给乌兹别克斯坦队,比赛过程中,韦世豪对对方球员舒库罗夫有一个背后铲球的危险动作,导致对方当即被担架抬下场并送往医院。根据阿联酋媒体《Al Khaleej》的最新消息,效力于阿联酋沙迦俱乐部的舒库罗夫将因伤缺战5个月,赛季报销。

    韦世豪当时的铲球动作是对人而不是对球,非常危险,影响很坏。主裁判仅仅出示黄牌,给足东道主面子。事实上这是一个绝对红牌的动作。前荷兰球星斯奈德在看到这一犯规之后在社交平台上感慨:这就是中国足球?

    韦世豪犯规之后没有第一时间表示歉意,反而嘴里飙脏话,这为他减了太多印象分。韦世豪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没有第一时间道歉,而是经国足新闻官提醒才在混采区通过媒体表达歉意。事后他也去医院看望了舒库罗夫,对方表示原谅韦世豪这一脚。只是韦世豪留给外界的印象再一次被加固了:太过自我,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

    舆论一致批评韦世豪。大批球迷跑到韦世豪的微博下对其进行攻击,一个微博下超过1.6万条评论,是中超球员单条微博评论少见的高数额。

    男足国家队迟迟没表态

    恒大第一时间表态处罚韦世豪,这跟俱乐部的企业文化有关。上次中国队在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输给伊朗队,失误的冯潇霆被恒大处以下放预备队的惩罚,当时曾引发争议。俱乐部是否应该处罚球员在国家队犯下的错误?这种方式在世界足坛很罕见。相反,国家队对韦世豪的犯规迟迟没有表态。

    韦世豪事发之后,至截稿时止,中国队官方没有对这件事有任何发声,中国足协暂无表态。事实上足协在相关所谓影响中国足球形象以及国家队球员违纪问题上手段强硬。联赛里的各种犯规,中国足协会加大处罚力度,而国字号球员的违纪行为,比如申花球员周俊辰,足协甚至不讲理地罚其在俱乐部停赛一年。此前上港球员王燊超因为在国家队友谊赛里佩戴项链出战,被处罚一年内禁止参加国足比赛。

    不排除中国足协对韦世豪还有处罚。在国家队惹事,理应由国家队而不是俱乐部来罚,才名正言顺。

    韦世豪的个人技术在中国同龄球员里很有特点,他在进攻端的持球也确实有危险,但他的性格缺陷让他在场上总是给球队带来负能量,不管在上港、国安还是国字号球队,他都是惹事的刺头,这次终于因为在国家队犯事得到了前所未有处罚和教训。

    他山之石

    1.马拉多纳因在1982年世界杯故意踢人,回国后成为阿根廷媒体和舆论炮轰的对象。足协也决定对马拉多纳处以国家队禁赛处罚,马拉多纳则直接退出国家队,他与足协互相开除了对方。此后3年,足协一直没召马拉多纳回国家队。

    2.2002年,时任曼联队长的爱尔兰中场悍将罗伊·基恩因自己出版的自传而惹祸,他在自己的自传里爆料,在2001年4月21日的曼彻斯特德比中,他是故意铲断曼城球员哈兰德的腿。罗伊·基恩在自传中爆料自己的动机后,随即被英足总以“过分宣扬他在球场上的暴力行为,给这项运动带来了争议”为由处以重罚:禁赛5周、罚款15万英镑。

    有史可鉴

    ●2017年8月28日,国青队在与布里斯班狮吼队的热身赛,韦世豪在有一张黄牌的情况下,下半场第67分钟与对手起冲突,裁判各打五十大板,韦世豪两黄变一红被罚下,结果少一人的国青队被对手绝杀。

    ●同年10月17日,在亚青赛与卡塔尔的4/1决赛中,韦世豪再次出现两黄变一红被罚下无谓减员,最终国青队2比4不敌卡塔尔,无缘世青赛。韦世豪赛后在大雨中痛哭。

    了解更多请登陆 照明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zhaomingpeidianxiang/

    (责任编辑:配电箱)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尤文新赛季意甲赛程:第2轮战那不勒斯,第7轮pk国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