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刚刚!长沙地铁4号线通车试运行 明年5月大家有望坐上它出行

2019-04-26 18:00:33浏览:1评论:0 来源:配电箱   
核心摘要:三湘都市报12月29日讯 今天14时28分,备受大家关注的长沙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行。预计到明年5月,4号线一期工程将正式载客
                                                                                      


三湘都市报12月29日讯  今天14时28分,备受大家关注的长沙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行。预计到明年5月,4号线一期工程将正式载客试运营,也就是说,明年5月大家有望坐上地铁4号线出行了。


长沙目前开通的地铁中,它最长


作为长沙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路之一的4号线一期工程,长沙地铁4号线于2014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是继2号线、1号线、长沙磁浮快线之后开通的又一条线路,也是目前开通最长的线路。


线路全长33.5公里,北起罐子岭南至杜家坪,呈西北至东南走向,串联望城区、岳麓区、天心区、雨花区和长沙县,途经滨江新城、溁湾镇商业中心、岳麓山大学城、南湖新城、高铁新城、黄榔副中心等重要城市功能中心和枢纽地带,对于长沙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4号线一期工程设站25座,均为地下车站,其中换乘站13座。设星城车辆段、黄榔停车场,与2号线共享主变电站及控制中心。


汉王陵公图站和湖南师大站首亮相



12月29日下午,长沙地铁4号线通车试运行,因为尚未载客试运营,预计明年5月载客试运营,所以长沙地铁4号线湖南师大站等各站目前暂未向客客开放。记者 陈月红 摄


此次试运行首露“真容”的是汉王陵公园站和湖南师大站。汉王陵公园站古朴厚重,通过门阙、斗拱、车马行云图、柱头的卷云纹等重点突出汉代文化,整体结构打破了空间上的沉重,富有活力。湖南师大站以古代竹简为设计元素,以“书卷”翻开为造型,以“竹简”颜色为点缀、用“窗花格”设计元素来融合,营造出如倚窗翻阅书卷的文化空间和教育育人的气息。


4号线一期工程4年地下掘进过程中,分别下穿了“一江三河两铁两隧”(即湘江、浏阳河、龙王港、圭塘河、石长铁路、京广铁路、营盘路隧道、南湖路隧道),上跨了城际铁路和已运营地铁线。


面对地质条件复杂、管线迁改类型多、交通疏解困难等问题,4号线建设者们合理规划、革新工艺,在工程建设、工艺要求、技术攻坚等多方面均完成了新的挑战,多项创新工艺和科学规划更是为盾构穿越湘江、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北津城遗址、岳麓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时提供了安全稳定保障。其中,包括采用优化盾构机选型及注浆技术,安全完成盾构穿湘江。在最小竖向净距仅5.4m的情况下下穿南湖路过江隧道。采用明挖竖井水平加固方案,在最小竖向净距仅2.86m的情况下,成功下穿了既有2号线隧道。采用现代先进的物理探测和勘察方式精准“把脉”溁湾镇站—阜埠河站灰岩发育段,及时封堵、填充、加固多水段。在湖南大学站又以“引、冲、铣”多工艺结合的新工法完成遁地穿楼,微扰动盾构下穿湖大碰撞实验室、国家古建筑湖大工程馆。


 4号线还以建设无渗漏车站为目标,成功在汉王陵公园站将新型车站防水技术——“皮肤式防水”技术建设试点。该技术防水层材料具备喷涂速凝橡胶的高性能,在防水层断裂伸长率、粘贴力及耐久性等指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效解决了地铁车站渗漏这一世界性难题。


全线有7项首创新技术


4号线列车革新了7项首创新技术:列车表面首次在采用金属漆工艺,电路首次采用可编辑逻辑控制单元(LCU)替代机械触点继电器,空调系统首次采用变频热泵式空调机组,列车风道首次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动系统首次采用基于单个转向架控制的制动系统,多媒体显示屏首次采用21.5寸高清LCD显示屏,首次取消车载制动电阻,大大提高了列车安全性、乘车舒适性、节能环保性,也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试运行是保证试运营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乘客人身安全、检验项目工程合格的重要手段。4号线试运行期间,将通过不载客列车运行,对运营组织管理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不断完善和改进各项工作,确保以最优状态试运营,迎接广大市民乘客的检阅。


记者  陈月红  

通讯员  周丽莹  赵娟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郑州供暖准备工作 进入倒计时 换热站满水运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