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安峰山表示,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做好“31条措施”的落实工作

2019-10-28 14:42:59浏览:8评论:0 来源:配电柜   
核心摘要:  同等待遇 曹一作(新华社发)  《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发布一年来,大陆已
                       

  同等待遇 曹一作(新华社发)

  《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发布一年来,大陆已有25个省区市72个地方分别制定具体落实举措,涵盖东部全部省份、中西部和东北大部分省份及全部计划单列市。

  从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到就业、教育、文化、医疗,涉及诸多领域的“31条惠台措施”彰显“两岸一家亲”理念,体现大陆率先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的真诚意愿,给在大陆发展的台企台胞带来了实实在在好处。

  春风化雨显真情,落实承诺暖人心。“31条惠台措施”突出的“含金量”“含情量”,正不断转化为台胞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融入感。

  “充分感受到祖国大陆对台商的全方位关怀”

  在苏州,源成铝制品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开足了马力,工人紧张忙碌,生产形势喜人……这家台企在大陆发展已10余年,主要研发生产汽车、摩托车用铝合金轮圈及相关模具。

  董事长蔡礼文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汇编》小册子。他常常翻看,还与公司高管和财务人员一起研究。

  “‘31条’出台后,大陆各地惠台措施不断落地。2018年度,我们公司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的县级以上奖励约17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汇算清缴后可享受退税款208万元。”蔡礼文说。

  图为苏州源成铝制品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礼文向记者展示他时常翻阅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汇编》(新华社记者陆华东 摄)

  “31条”提出,台企可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江苏昆山台企研华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

  去年6月,研华科技与昆山交发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我们实质参与了昆山轨道交通规划,还得到政府在研发及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支持。”总经理陈顺浪说,“这些政策鼓励使公司更坚定在大陆永续发展的信心,我们将加大投资建设研发机构和实验室。”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已有2000余家台企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税收优惠,100多家台企获得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专项资金支持,一批优秀台企中标北京新机场、港珠澳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等政府采购项目。

  “‘31条’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大陆对台商的全方位关怀。”蔡礼文说。

  “31条惠台措施”为台企在大陆实现更好更大发展注入新动力。2018年,两岸贸易额达2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台商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4911个,同比增长41.8%。

  “让我们在大陆工作、生活更有家的感觉”

  1992年,14岁的曾仁宏从台中只身来到福州八中读书,福建中医学院毕业后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硕、博士学位。如今,他已是福州市第六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并入选市级台湾人才专家库。

  来自高雄的刘其享拥有博士学位,因为岛内高校工作难找,便将目光投向大陆,在湖北经济学院找到了专业对口的舞台。他现在是一名副教授,去年还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31条”提出,逐步为台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包括鼓励台胞参加大陆职业考试、参与人才计划、参加荣誉称号评选等。一年来,100多名台胞获得大陆各地“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图为刘其享执教的湖北经济学院,该校现有台籍教师约40人(图片来自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去年,台生报考大陆高校人数、台青来大陆就业人数以及由大陆就业创业机构提供服务的新增台企数量,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越来越多台胞选择来大陆发展,实现人生理想。曾仁宏说:“‘31条’及配套措施,让台湾人才在大陆找到更好发展平台。”

  为台胞在大陆安居乐业创造更便利优越的环境和条件,是大陆各地落实“31条”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同等待遇方面,湖南提出,持居住证台胞可办理机动车登记、申领驾照、购买商品房、参加社保、缴存住房公积金、享受同等就医待遇;江苏昆山明确,在当地生活的台胞及家属享有与昆山居民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待遇等。

  在涉台服务方面,天津将《台湾医师短期行医执业证书》办结时限由原来近1个月缩短至3个工作日;浙江设立联系服务窗口,为台胞来浙投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政策咨询和辅导。

  “‘31条’让我们安心,在大陆工作、生活更有家的感觉。”刘其享说。

  “为台湾青年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018年,台湾桃园青年范姜锋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得最多的内容就是大陆各地惠台措施和相关信息,他希望第一时间分享给台湾朋友。

  作为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联合创办人,范姜锋特别关注面向台湾青年的政策。“以‘31条’为中心的系列惠台措施在岛内引起广泛回响,加上大陆各地为台青提供的服务周到妥帖,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看到大陆的好机遇。”他说。

  “31条”出台一年间,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新增23个,累计达到76个,共入驻或服务台企及团队约2000个,逾万名台湾青年在此逐梦。

  “去年以来,我们基地收到台湾青年创业咨询量明显增长。”范姜锋说,以前多是餐饮、文创等行业人士,现在多了不少医师、教师、社工等专业人士,还有人咨询市政、水利、环保等“31条”提及的新领域。

图为今年1月,林智远(左)和范姜锋在福州开会(新华社记者许雪毅 摄)

  对平潭自由贸易区两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智远来说,“31条”最大好处是“为台湾青年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015年,这位台湾嘉义青年和妻子来到平潭创业,打造了“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创业成功后又入职国有企业,担任副总经理。

  荣获2018年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让林智远很有成就感。“年轻人需要机会、舞台,荣誉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他说,“作为没资源、没背景的台湾年轻人,大陆正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大舞台,让他们尽情挥洒才华,是“31条”的初心之一。

  “湖北62条”里,涉及鼓励台湾青年创业就业的内容多达18条。该省加快实施“千岗迎台青”计划,在武汉的首场大型招聘会上,武汉大学、烽火科技、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等近百家单位提供1700多个实习就业岗位。

  全国台企联副会长、台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子凯坦言,台湾市场有限,人才饱和,发展机会较少。大陆经济发展机遇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本就十分吸引台湾青年,“31条”更是为他们来大陆圆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生逢其时,在大陆这片热土上触摸到逐梦的人生舞台。”林子凯说,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浪潮中,台湾年轻一代将更好地放飞青春、实现梦想。

▲“31条措施”实施后,厦门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去年首批台青入住厦门公共租赁房(图片来源:中新网)

  2018年2月28日国台办发布“31条惠及台胞措施”在两岸间引起巨大反响,在此措施发布实施一周年之际,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董事长陈信仲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1条措施”实施后,大陆各省市积极推出具体实施细则进行落实,厦门推出了“惠及台胞60条举措”,台商、台胞切实感受到“同等待遇”,也在创业、就业、学习、生活和企业经营等方面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陈信仲表示,他对厦门60条惠及台胞举措中印象最深的其中一条是,支持台资企业参与厦门基础设施建设。“据我了解,好几家做水泥浇注的台资企业,现在都参与到厦门地铁建设中去了,而以前台企参与地铁建设,是不允许的。”此外,陈信仲还指出,厦门设立了专门的台湾创业馆,很多台湾青年在这里创业获得了补贴。

  昨晚,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31条措施”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一个大迈进,在短短一年中,确实看到两岸青年的交流非常频繁,台湾青年一拨接着一拨“登陆”实习、就业、创业,岛内科技人才来大陆的也多了。

  在厦门,他有更深感受。他说,在“31条”发布后,厦门很快推出“60条举措”,在就学、就业、创业、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接地气落实,反响很好。在实施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政策落实情况,经常到厦门台协调研、了解政策推行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引得其他省市台商羡慕,为此,吴家莹开心表示:幸福的台胞在厦门。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振广对导报记者表示,31条惠及台胞措施已经在大陆各地全面铺开,不仅受到广大台湾青年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而且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效果明显。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密切,更多台湾同胞来大陆就业、创业、学习、生活。据了解,2018年台湾同胞来往大陆首次突破600万人次,“首来族”达到了4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31条措施”在台湾岛内产生巨大正面反响。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感受到了大陆对台湾同胞福祉照顾的真诚,对大陆的好感度和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度大幅提升,对“两岸一家亲”理念的认知也有了更切身感受。这一积极现象为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营造出良好的岛内社会氛围。

“31条惠台措施”移动应用产品在京举行发布仪式 朱乐/摄

  “31条”APP的“形象大使”融融 朱乐/摄

  在《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台措施”)发布实施一周年之际,为向两岸同胞提供优质资讯服务,中国互联网协会海峡两岸互联网交流委员会27日在京正式发布“31条”移动应用产品。

  发布仪式以“融爱·融合·融慧”为主题,展示了“31条”APP的权威信息发布、两岸资讯聚合和社区问答互动三大主体功能,集合了大陆25个省区市72个地方落实“31条惠台措施”的实施细则、最新资讯并解答网友的提问。据介绍,这是目前首款提供两岸资讯服务的权威移动应用平台,也将大陆为台胞提供的线下服务实现了线上延伸。

  记者现场下载该App试用,发现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已有丰富的文字、图片与视频内容,为方便台胞使用,所有文字均以繁体汉字呈现。许多在大陆发展的台胞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推荐“31条”App。据悉,该款App将在互联网各大应用市场陆续上架,内容和服务功能也将不断充实完善。

图为“31条”APP的主界面截图。(新华社记者赵博)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陈元丰出席发布仪式,并与四名台湾同胞一同按下按钮,正式发布“31条”APP。台商、台青代表及两岸互联网业界人士、两岸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共同见证。

  仪式上,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章启正等四名台胞代表讲述了在大陆追梦、圆梦的故事。作为“31条”APP的“形象大使”,承载着满满祝福的卡通形象“融融”也同步与大家见面。

北京首钢基金创业公社港澳台总经理郑博宇接受采访 朱乐/摄

  北京首钢基金创业公社港澳台总经理郑博宇作为台青代表之一,在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时表示,很多台湾年轻人在“登陆”时不了解当地情况,这使得“接地气”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我认为31条惠及台胞措施是这几年大陆出台的整体上最完整、最全面,也是让台胞最有获得感的政策。” 郑博宇说,各地陆续出台的“31条”落地细则,让这种获得感更加地实实在在。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林承铎接受采访 朱乐/摄

  来自台南的林承铎已经在大陆学习、工作二十年有余,如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的他,成为许多台湾的同学、朋友“登陆”发展之前首选的咨询对象。“有了‘31条’APP,就像拥有一个免费的资讯超市,需要什么都可以自己选择。” 林承铎告诉记者,以后他就可以把“31条”APP直接推送给同学、朋友们,为他们提供“31条”官方、权威的解读,也为他们找到沟通、联络的渠道,“互动很重要,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各自经验,共同解答问题。”

  “台湾同胞对‘31条’及其实施细则有什么样的疑问,大陆的年轻人觉得有什么可以跟台湾同胞合作的项目,我觉得未来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媒合。”致力于为两岸青年搭建起沟通桥梁的“叶班长”叶青林说,他相信,“31”条APP将成为推动两岸青年交流融合的一个绝佳平台。

  “31条惠台措施”于2018年2月28日发布,实施一年来给台企在大陆的投资兴业和台胞在大陆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了台湾同胞在大陆各地学习、工作、生活的便利化程度,使台湾同胞享受同等待遇在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得到了落实,让台湾同胞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融入感,进一步促进了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据介绍,未来“31条”APP将致力于实现更权威、更专业的信息聚合;进一步精准定位,突出本地化服务;强化社区互动,实现信息共享;打造会员成长体系,让更多用户参与“31条”的成长和建设。

资料图: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安峰山。 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31条惠台措施”)提升了台湾同胞在大陆各地学习、工作、生活的便利化;台胞享受同等待遇在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得到了落实;台胞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融入感,进一步促进了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据介绍,目前,大陆已有包括25个省区市在内的72个地方分别制定了具体落实举措,涵盖东部地区的全部省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大部分省份及全部的计划单列市。不少地方公布包括政策解读、办事流程和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实施细则,基本做到“条条有案例、项项有着落”;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先行先试,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的与当地居民和企业的同等待遇。

(策划编辑:任媛;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海峡之声网、台海网等综合整理)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3683.bidadk.com/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河北承德一大型广场工地宿舍发生火灾 无人员伤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