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江一燕得奖是真的,但是……

2019-11-01 21:22:29浏览:76评论:0 来源:配电柜   
核心摘要:从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算起,江一燕入行已经17年。可是相比她在公益、摄影和建筑上取得的成就,她作为演员却没有任何有分量的

从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算起,江一燕入行已经17年。可是相比她在公益、摄影和建筑上取得的成就,她作为演员却没有任何有分量的奖项斩获,上一个印象深刻的角色还是两年前和段奕宏合作的《暴雪将至》,而她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表演和整部电影的氛围格格不入,被影评人木卫二形容为「从头到尾都不在状态,令人难堪」。

文|李悦

编辑|金石

1

在准备立起「建筑师」这个人设的时候,江一燕一定想不到,这会给自己招来如此大的麻烦。

10月21日下午,一则名为「演员江一燕跨界设计,获建筑界大奖」的新闻通稿发出,很快引发关注,没过多久,江一燕本人通过微博「低调」地认领了这一切。

她是真的得了奖——在「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的官网搜索江一燕的名字,会发现她的获奖作品名叫「LJ villa」,是一栋别墅,建筑师是一位名叫Thore Garb的德国人,江一燕的署名被列在设计团队的第一个。

江一燕与设计师领奖合影

只是,这个奖项本身以及江一燕获奖的方式很快就遭到了全网、特别是建筑行业从业者的质疑。

另外,在最初的新闻通稿中,这个奖项也被描述成「行业里至高无上的荣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个所谓的「美国建筑大师奖」,英文全称是「Architecture MasterPrize」,于2016年由一个伊朗人在美国创立。奖项的申报门槛很低,只有年龄限制——全世界超过18岁的所有人士均可以报名参选,前提是缴纳300美元的报名费即可。除了门槛低,获奖项目的数量还特别多,2019年度一共有278个作品获奖。由此可见,此奖项的含金量的确值得商榷,至少称不上「行业里至高无上的荣誉」。

而真正惹起建筑师行业众怒的,则是江一燕获奖的方式。

在德国建筑设计师Thore Garb 的工作室的官网上,有对LJ villa的介绍,还附上了一则江一燕的采访视频。和普通人对「五六年的时间我专注参与一个建筑」理解不同的是,江一燕对设计团队来说不是同事、更不是学徒,而是 LJ villa 的业主本人,也就是甲方——并且还是听起来令人恐惧的那种甲方:六年换了五任设计师,从罗马尼亚团队到中国、法国团队都被淘汰出局,最终遇到 Thore Garb ,才和她的想法高度契合。

江一燕采访视频内容

视频中,江一燕谈起获奖建筑本身,并没能提供更多的专业细节,只是大而化之地讲,她认为一个家是她的梦想,建好了要请工人们来家里吃顿饭。

甲方向设计师提需求,就算参与设计、能跟着拿建筑相关的奖项吗?不仅拿了奖,还署名第一位,这又是什么操作?而在江一燕最初的认领微博中,真正参与建筑设计的三位设计师,都没能拥有姓名。

这刺痛了广大为项目熬到头秃的建筑从业者们的心。建筑设计专业虽然叫「设计」,但其实属于理工科,和医学一样,本科培养要五年,课程涉及力学、结构、材料等多个专业领域,不是空有灵感就能随便被跨界的行业,于是在江一燕微博的评论区有网友灵魂拷问:

「你知道硫酸纸长什么样吗?知道什么是CAD吗?最起码的天正会用吗?」

对此,江一燕本人没有正面回应,而在颁奖典礼当天和她有一面之缘的获奖设计师朋友出面维护了她。

这位朋友说自己本职工作是服装设计师,也完全不会CAD,但也同样得了奖,因为做了很多「比CAD画图更重要的工作」。然而,网友很快指出,CAD制图也是服装设计的基础技能之一,这位仗义执言的朋友没能给江一燕正名,反而让这个奖的不可信度又增添了几分。

就这样,江一燕人设构筑史上最「来去匆匆」的尝试诞生了——从试图立起「获奖建筑师」人设,到被全网质疑,挂上热搜第一,前后只隔了不到24小时。

2

只是,江一燕并不甘心,甚至觉得委屈,毕竟,有官网信息为证——她是真的得了奖。因此,她选择用更多的人设来给自己背书。

她的人设储备小包包里还有支教十年、热心公益、爱动物、获摄影大奖……一个个掏出来就形成了气势十足的排比:「如果,大家认为什么都可以造假,请更多的人去山区关注那些孩子和公益事业,请更多的人去大自然记录壮美山河和保护野生动物的事业,或者如果有人认为随便都可以做完活动去美国建筑大师奖颁奖现场拿着奖牌秀一下,那请大家一起来呀!」

她给自己贴的这些标签中,支教是最实在的一个,她还因此被央视列为过2015年感动中国的候选人之一。

江一燕公益摄影展中一张支教时期与孩子的合影 图源视觉中国

据当时的报道记录,江一燕2006年在江西一个山村拍戏时,发现这里的小学因为没有老师而废弃,学生们只能徒步几小时去很远的地方上学,于是她发起公益项目,以义卖作为支持设立基金、捐款捐物、组织志愿者支教,极大改善了当地孩子的受教育条件。而她本人每年都会亲自回到这里教一段时间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坚持了十年。

只是,在这个强大的标签中,唯一的小瑕疵是,那些年复一年说她「低调支教」的报道里,总有她和孩子们一起摆拍的高清图片,借由这些报道,「支教」也成了江一燕身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和她本人的关联性甚至超过她作为演员的任何一部作品——在百度搜索框输入「支教的明星」,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全是江一燕。

与支教相比,江一燕的另一个跨界成就——国家地理摄影大奖,就要经不起推敲得多。

得奖这件事发生在2015年,她特意发微博感谢了「美国《国家地理》」,给人以得了国际大奖的错觉。但实际上,她得的奖全称叫「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华夏典藏奖」。

这个长到一口气念不完的名词的重点在「华夏典藏」四个字上,「华夏」代表的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中国版权合作方《华夏地理》,当年他们在中国邀请了15位包括明星、媒体人在内的名人参与,为他们设立了投稿专区,江一燕就是这15人其中之一。最终获奖的还有演员李光洁、涂松岩等,但只有江一燕从此在自己的履历上加上了「拿摄影大奖」这一笔,并以此为基础出影集、开影展,借此强化自己文艺、全才的个人形象。

当年,关于这项「摄影大奖」的报道就曾引发过小范围质疑,但并未引发大的风波,只是,江一燕并没有因此对「隔行如隔山」这件事产生敬畏,最终,一场彻底的翻车事故最终发生。

江一燕在2015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颁奖典礼 图源视觉中国

3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起明星跨界翻车事件,类似的剧情在吴彦祖身上也发生过。

2018年1月,吴彦祖在ins上用英文宣布「我们为真人秀建的一所房子被提名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奖」,并且在结尾感叹:我是不是应该考虑重新回来做个设计师呢?

他晒出的获奖建筑图片是一个叫「木兰围场游客中心」的项目,也叫「木兰坊」,位于河北木兰围场。然而查阅奖项官方发布的入围信息会发现,主设计师叫张海翱,设计团队中并没有吴彦祖的名字。

吴彦祖ins截图

原来,吴彦祖所说的「为真人秀建房子」,指的是他在综艺节目《漂亮的房子》中,带着包括冯德伦、唐艺昕、伊一在内的明星团队,去参与改造建筑项目。他们12期一共参与了4个项目,获奖的「木兰围场游客中心」是最后一个。节目对外的媒体通稿把这个项目描述为「由吴彦祖提出构想」,然而三期综艺的录制时间里,明星究竟能提供多少贡献可想而知。因此,吴彦祖在社交网络上全然不提木兰坊背后另有设计施工团队,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好在吴彦祖的确是学建筑出身,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建筑学系,并且没有让娱乐媒体整齐划一地带话题发通稿,所以影响最终没有扩大。

而要论跨界翻车,最夸张的例子是童年男神林志颖。他曾经在微博宣布自己组建了「生技团队」,要研发逆生长的秘密,并附上了一张做科研的照片。图中他身穿白大褂,正把量筒里的溶液倒向锥形瓶,同时配文:「怎样的比例才是完美的呢?不停的调配中。」

林志颖微博截图

仅仅七天之后,他就再度更新微博,宣布研发取得了成功,配图里他正把鼻子凑近烧杯,闻里面的粉红色不明液体。然而做出如此高精尖研究成果的他,却被化学专业从业者指出连最基础的拿仪器的手法都是错误的。更令人错愕的是,他如此积极跨界,更重要的目的是推销胶原蛋白饮品赚钱。只可惜他当代言人还不够,非要把自己包装成生物专家,以至于产品还没开卖,自己就先被扒了个明明白白。

和年初翟天临一句不知知网引发的风暴如出一辙,江一燕的建筑大奖也使得网友从此延伸开去,把她的私生活绯闻、散文随笔都研究了个遍,因为她很爱在文章中夹杂简单到毫无必要的英文单词,并在后面用括号标注中文释义,形成一种滑稽的语感,还诞生了「江一燕体」。

而在整个话题发酵的过程中,江一燕的本职工作反而是她身上被提及最少的部分。

从2002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算起,江一燕入行已经17年。可是相比她在公益、摄影和建筑上取得的成就,她作为演员却没有任何有分量的奖项斩获,上一个印象深刻的角色还是两年前和段奕宏合作的《暴雪将至》,而她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表演和整部电影的氛围格格不入,被影评人木卫二形容为「从头到尾都不在状态,令人难堪」。

《暴雪将至》剧照 图源豆瓣

在树立「获奖建筑师」人设的初始阶段,有一篇新闻通稿的标题中是这样的:「江一燕获美国建筑大师奖,网友:她只是抽空做了个演员」。这句原本是夸赞的话如今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全民娱乐的时代,风波很快就会被更大的风波盖过,但有一句老生常谈还是需要被再次提及:无论什么时代,都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了解更多请登陆 水泵控制柜 http://3683.bidadk.com/shuibengkongzhigui/

(责任编辑:配电柜)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为12岁长子发声!谢霆锋澄清父子关系并无不和:直斥报道失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