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 打了中国院士制度的脸?

2019-11-02 02:56:40浏览:145评论:0 来源:配电柜   
核心摘要:人民网北京10月5日电(赵竹青)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者之一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

人民网北京10月5日电(赵竹青)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者之一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打破了我国多年来自然科学“零诺奖”记录。此重磅消息一出,不多久就占领了朋友圈的“头条”。屠呦呦获奖是中医的胜利?“三无科学家”获奖是是打了中国院士制度的脸?各种评论接踵而至。小编节选了部分网友评论,整理如下:

【零突破意义重大】

云淡风清飞翔中:恭喜中国诺奖自然科学第一人

赵克勤:赞第一个完全在中国本土实现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

云淡风清有梦想516:屠呦呦!当初在學校的时候老师就说过,中国人要拿诺贝尔医学奖,第一个绝对是她

清心萦梦:我真的是对中国越来越有信心了,莫言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如今药学家屠呦呦又拿到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越来越发现中国是一个很不错的国家。

【屠呦呦获奖是中医的胜利?】

Livel_JY: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成果属于天然药物的研究,跟化学、药学的关系很大,很中医理论的关系并不那么紧密,说不上是中医理论的成果,最多是中药的贡献。事实,请勿喷。

要成为工程师的自黑狂魔Alexis:事实是,屠呦呦的论文里一个字也没有提到中医,你非说中医有贡献有贡献,贡献在哪?

tersus:屠呦呦在公元340年间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见左图):“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份,于是她改变了原来的提取方法,中医还是厉害

揭露地球:恭喜屠哟哟——成为首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那接下来世纪难题来了:你认为屠呦呦发现的青嵩素到底属于中医还是西医?

HIGH:据英国卫报消息,在随后的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屠呦呦获奖,是否是对中药的一次奖励。诺贝尔奖委员会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该委员会称屠呦呦获奖是为了表彰她在受到中药的启发下对一种药物的寻找过程。

【成果的背后】

言者所以在意”:中国《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所指之物即为青蒿。屠呦呦获奖是命中注定。

-树上的男爵-: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没出国、不是院士。70年代的条件下做出的工作。

赫荣乔:该项工作,是在当年强调:“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年代做出来的!

微波的小魚儿:改革开放后挂着光环的院士们的效果,与改革开放前的人民科学家的成果,有木有区别?!

风情美人娇:找到了当时的内幕新闻,反正屠呦呦一人得奖这个事把她单位和同行好多人都得罪了,有段时间连她助理都出来说屠呦呦根本不是发现青蒿素的第一人,因为她都没有做实验,提名出来之后还有人给国外颁奖方写信说屠呦呦根本不配得奖~窝里斗也是醉得凶

【屠呦呦获奖与院士制度】

大内分泌小螺丝钉:三无科学家:博士学位无,未留洋,非院士

用户5666631756:体制真是醉了,真不明白评定的标准是什么啊!!!~这么多年啊,那么多院士都没出来一个诺贝尔啊!!!这都有获诺贝尔奖的资格,评不上院士,评选制度是搞笑的么~

婉兮清扬vv:前几年清华大学施一公也两度被拒中科院院士,2013年被美国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已经打了中国院士评选的响亮的一记耳光。这次屠呦呦获诺奖,又是一记重耳光。

檀成龙:中国人有创新能力,但我们的科研评价体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但评不了国内的院士;当年袁隆平也评不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就些都是科研评价制度有很大问题的证明。

苏加加加:我国科研体制最大的不合理之处就在于:让广大人民群众误以为院士才是科研工作者的最高追求。

柒月yueyue:院士反而不一定主攻科研,而是主攻国际医学之间的交流,以及按照资历来排。术业有专攻,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花少宁:在各种地方看到屠呦呦得诺奖的相关评论,看到那么多人在关注三无这个点,私愈发知道为何一部分人会被称为键盘侠了。医学的博士,sci文章,院士,不是你们想的那般浅薄。专心学术固然值得称颂,但是你们也没有资格去踩和讽刺那些院士,博士和sci文章。看清世界,不做键盘侠。

了解更多请登陆 动力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donglipeidiangui/

(责任编辑:配电柜)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河北沧州一市场雨天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