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3D激光扫描技术为圆明园散落石块找“归宿”

2019-11-02 22:57:36浏览:83评论:0 来源:配电柜   
核心摘要:西洋楼,圆明园的一角,虽然面积只占全园总面积的1.5%,但其残破的西洋风格遗址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圆明园标志,每一张圆明园明信片

西洋楼,圆明园的一角,虽然面积只占全园总面积的1.5%,但其残破的西洋风格遗址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圆明园标志,每一张圆明园明信片几乎都取景自西洋楼。到访西洋楼的游客,似乎都习惯了这里每一处石构件的摆放,似乎没有游客会去深究——“这些散落的石块原来应该在哪儿?”

但有一群人,正在利用3D激光扫描技术,帮散落的石构件找到“归宿”。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与城市遗产研究所(以下简称“清华同衡遗产所”)所长肖金亮,在接受北京晚报专访时表示,清华同衡遗产所从2009年开始就大规模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圆明园内的遗迹寻找精确定位。“圆明园内遗存下来的石构件数量巨大,同时又缺少图纸等原始资料,我们的工作每天都在不断更新,尽量找到每一块石构件原来的位置。”

在3D激光扫描技术的帮助下,学科带头人清华教授郭黛姮和肖金亮及团队,不仅帮西洋楼的石块找到“归宿”,甚至还修复了已经坍塌的碧澜桥。

没图纸?石构件3D模型助复位

始建于1709年的圆明园,其精致与恢弘已无须赘述。在1860年遭英法联军劫掠后,“万园之园”只剩下残垣断壁。从那以后,我们只能借助绘画和老照片,想象圆明园巅峰时的壮美。

“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洋楼,是1980年清理之后的样子。”肖金亮说,圆明园在1860年遭劫后,由于社会动荡、疏于管理,军阀和附近村民都对圆明园遗址进行过盗取。到了1960年,西洋楼的很多遗迹已经被土堆掩埋。直到1985年前后,圆明园才迎来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清理,许多现在的景点才重见天日。“不过,当时的技术条件受限,西洋楼的很多东西并没有严格按照原位摆放。有些应该立着的石构件,现在是躺着的。”

了解更多请登陆 电器控制箱 http://3683.bidadk.com/kongzixiang1/

(责任编辑:配电柜)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英国一妇女与货车司机起争执 趴引擎盖上演生死时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