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动漫行业,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雪上加霜”。
7月份,动漫视频网站突然下架多部动漫,理由是涉嫌违规。
“当时平台要求我们把相关镜头剪掉,但是本来作品设定就很敏感,剪完就没什么了。”某业内人士透漏,“后来没办法,稍微剪了剪,避开风头再上,但立马又被强制下架了。”
这时,整个行业就已经听到了监管收紧的风声。
8月13日,腾讯《怪物猎人》强制下架,国内游戏版号申请封停,有近3000款游戏还在排队。
动漫行业一直推崇的影游联动模式瞬时破灭。
同月,社保“费改税”政策公布,动漫企业即将迎来成本激增。
“本来动漫影视跟电视剧不一样,没有场地、演员、服装道具成本,人员工资是一个动漫项目最主要的成本,费改税以后,一年成本增加上百万,很多公司可能就熬不过明年了”某动画公司CFO吐槽到。
紧接着,咪咕动漫、大角虫漫画、米粒影业、左岸卡漫等公司传出欠薪,多家动画公司被曝裁员。
到了12月份,一份源自北京电视台的网络视听监管新规更是给行业带来一层阴影。
这份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动画片将于明年2月开始由节目制作公司(片方)进行备案(含节目规划备案及上线备案),不再通过网络播放平台进行备案;
第二:节目规划备案提交后,在未取得规划备案号前(人工进行立项审核,发放规划备案号),不得进行拍摄(同电影、电视剧剧本立项管理要求);
第三:节目上线备案提交后,片方向广电提交成片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发放节目上线备案号;
第四:网络播放平台进行成片合作,须采买已经取得上线备案号的节目(购买还未发放上线备案号的节目,可能存在不能上线播出的风险);
第五:新规实施后,所有备案节目要进行规划剧本审核及上线成片审核(一剧一审),过审后发放备案号。
通知具体要求以后网络动漫影视的审核备案不再由腾讯、优酷等这些发行平台来做,而是由制作方直接负责,谁出品谁来备案。同时还要求,动漫影视在拍摄前,必须取得规划备案号,否则就不能拍摄,这就和电视剧拍摄前向广电备案是一个流程。还有,拍摄完成后向广电提交成片审核,审核通过才能有上线资质,各网络平台不得采购没有上线资质的作品。这无疑加长了动漫影视的制作周期和成本。
更为关键的一点,备案交由广电之后,内容监管就要和电视剧电影同轨。
6月份,一份“总局关于影视题材拍摄内容的内部分享”文件同样也在给动漫影视划定界限。文件要求要减少对历史人物及名人的改编,不得出现“尸鬼神魔”题材作品,名著不能进行颠覆性改编,不能主张暴力,不得涉及同性题材,并且要规避早恋话题。这就会波及到一大批动漫作品,以往动漫影视中流行的鬼神题材和历史改编题材都将会成为新规后的重灾区。
监管趋严短时内势必会给行业带来阵痛。
2017动漫全行业融资高达百余次,融资金额高达40亿人民币,亿元投资超过8起,千万级投资事件超过51起。快看漫画作为行业头部的漫画平台全年融资额高达7.5亿;知音漫客获得5.67亿元投资;《秦时明月》的制作方玄机科技则位列第三获得了近5亿元投资。
而到了2018年,行业内全年仅有两笔过亿元投资,分别是做动漫众筹平台的摩点和做动漫资讯衍生品的52TOYS,融资金额仅为1亿元。过千万级投资事件更是下降了一半,全年不足25次。
了解更多请登陆 XL-21 http://3683.bidadk.com/peidiangu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