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气 > 封面 > 正文
2013-09-24 12:21 作者:周夏莹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正是金秋,山峦日益沉淀得墨绿幽深,秋水澄净如玉,又如一匹上好白绢,天光漾开是留白,水榭的倒影落在上面,却恰好是一笔墨晕。这榭名"藕香榭",柱上一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四面有窗,曲廊可通,竹桥暗接。一行人着华丽衣衫,迤逦而来,上了竹桥,入了榭中,煮茶烫酒,谈笑风生。嬉笑间,一个笼屉端了上来,打开,袅袅热气中这"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的物事,正是秋蟹。众人口腹大开。天光水影人逍遥,这笼螃蟹恰像一方红色印章,成全了一幅绝佳的金秋水墨图。
上述场景,来自名著《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作者曹雪芹是清朝江南织造官宦人家之后,据说他家有芹圃,少年时特爱吃"雪底芹芽"这道菜,所以在书稿上以此为名。也因此,他笔下的洋洋大观《红楼梦》,始终散发着影影绰绰的美食香。
藕香榭设蟹宴
第三十八回讲的是湘云与宝钗在藕香榭设下了螃蟹宴,邀请贾府众人过来赏花、赋诗。这螃蟹宴的地点,前文已有描述,秋水涟涟处,丹桂飘香时,美食相佐,妙不可言。而这大观园的食蟹讲究,也暗含不少传统养生之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朝贵族家庭生活的风雅和奢华。
食热蟹
比如在众人上桌后,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这是由于螃蟹冷了腥气更重,食热蟹比较有味。
享蟹趣
而当凤姐剥好了蟹肉,让薛姨妈,薛姨妈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这与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的见解很有几分相似。李渔曾说:"凡食他物,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吃螃蟹却不可,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我食,则不仅味同嚼蜡,且似不成其为螃蟹了,仿佛是吃别的东西。"自己动手,更"香甜"更"有味"更有乐趣;坐享其逸,则味同嚼蜡。可见,食蟹不假他人之手,确是共识。
澡手: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儿
食蟹多用双手剥掰,前后须得洗手,大观园也有讲究。开席不久,凤姐便命丫头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儿来"。这里的绿豆面儿正是预备洗手用的。宋代以前没有肥皂,人们多用"澡豆"净手、洗脸、浴身,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就介绍了多个"澡豆"配方。把豆面加皂角、猪胰等天然去污原料同珍贵香料加工处理,晾干,捣成粉末,再细细掺和到一起,就得到了成品。而用菊花叶儿和桂花蕊熏制的绿豆面儿,可以去除吃蟹留下的腥味。
祛寒法
河蟹性寒,贾母走前特地吩咐湘云"别让你宝哥哥林姐姐多吃了",然而本就阴虚体质的林黛玉虽然"只吃了一点夹子肉"便"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体贴入微,忙不迭令人将"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合欢花性平味甘,可以安神、解郁、活血,主治气郁胸闷、失眠。酒属热性,烫过的酒喝下更容易发散,以疏通血脉、祛风驱寒,中和螃蟹在体内形成的寒气。
除了用酒祛除寒性,一些蘸料在食用螃蟹时也必不可少。平儿伺候凤姐吃蟹,凤姐嘱咐"多倒些姜醋",宝玉在咏蟹诗中道"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宝钗也说"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这是由于姜性温,能驱寒,醋能消食开胃,去腥味,而螃蟹又寒又腥,以姜醋来化解自然再好不过,同时味道也愈加鲜美。
赋蟹诗
这一席螃蟹宴,大观园众人赏菊题诗,宴后又赋诗讽咏螃蟹。宝玉吟"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横行介士""无肠公子"正是螃蟹的别称。素来诗风哀婉的黛玉提下"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的句子尖刻犀利、豪情外露,而宝钗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更是锋芒毕露,讽刺现实社会心怀叵测、背离正道之人,被评为食蟹绝唱。三首咏蟹诗各有千秋,嬉笑怒骂间,螃蟹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所费不赀
闲情雅致之余,作者也在三十九回借刘姥姥之口,给蟹宴算了一笔账。三大篓清水大螃蟹,足有七八十斤,再搭上酒菜,就是再精打细算,也得花费二十多两银子,真可谓所费不赀,怪不得刘姥姥发出感叹:"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一日三餐有学问,衣食住行皆文章。遥想当年,曹雪芹寒窗苦读提笔创作之时,怕是正值重阳佳节,江南蟹肥,便有感而发、应景应情写下了这场让后世红学家津津乐道、反复考证的豪华蟹宴。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中读VIP,阅读期期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请登陆 低压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diyapeidian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