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鲍勃·迪伦:绘画让我赋予周遭的混沌以秩序

2019-11-10 22:02:41浏览:98评论:0 来源:东莞配电箱   
核心摘要:首页 > 文化 > 艺术 >正文2013-08-14 11:23作者:廖阳来源:东方早报鲍勃·迪伦绘画肖像博物馆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

首页 > 文化 > 艺术 > 正文

2013-08-14 11:23 作者:廖阳来源:东方早报

鲍勃·迪伦绘画肖像博物馆

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2岁的鲍勃·迪伦(BobDylan)还为自己添上了一个视觉艺术家的符号。8月24日,他的12幅蜡笔肖像画将以《鲍勃·迪伦:“面”值》为名在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展出,并持续展览至明年1月。

鲍勃·迪伦

唱作人、民谣歌手、诗人,在为一代人定义了民谣音乐和民谣摇滚后,72岁的鲍勃·迪伦(Bob Dylan)还为自己添上了一个视觉艺术家的符号。8月24日,他的12幅蜡笔肖像画将以《鲍勃·迪伦:“面”值》为名在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展出,并持续展览至明年1月5日。

在此之前,这批肖像画从未对外公示过。撇开鲍勃·迪伦早已浸透在美国人血液中的民谣音乐,他的这些画作依然值得人们驻足欣赏。

“他对冒险乐此不疲”

本次画展的肖像画取材于鲍勃·迪伦对人、生活、记忆的观察,不描绘实体人物,也不具有特定的时间、空间属性,而是通过其对日常生活经年累月的积累,让这些不同角色游离于真实与虚构之间。可能是为了防止他人对这批画作有误读,肖像美术馆还特别注明,这些作品并不是鲍勃·迪伦对公众生活过去或将来的写照,也并不是专职绘画家的作品。言下之意在于,这只是一位音乐家在热心驱使下的跨界之作。

“为了这次展览,肖像美术馆和鲍勃·迪伦及其经理人前后讨论了两年,后来因迪伦喜欢这里的场馆而最终成行,”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艺术总监桑迪·奈尔恩(Sandy Nairne)说,“我们和迪伦的接触并不算密切,却都相当愉快。他是我们馆接待的一位十分特别的参展艺术家。他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能让观者产生自己的叙事和联想,很让人着迷。”奈尔恩希望这些作品能让观者感觉到惊艳,“一位音乐家跨界创作当然会有风险,但鲍勃·迪伦好像对冒险乐此不疲。我相信人们在观看时,会感觉到画作里的饱满力量。”

促成鲍勃·迪伦这次伦敦之行的艺术历史学家约翰·艾德费尔德(John Elderfield)说,鲍勃·迪伦的画就像他的歌一样,“用目光和心灵的深邃彰显着卓越的创造性,他的音乐和绘画传达出来的感受几乎是一体的,很难分离,因为它们来自同样的大脑和眼睛。”

虽然在绘画界尚算“新手”,但在音乐界,鲍勃·迪伦早已是当之无愧的巨擘。他将歌词与音乐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由此赋予了摇滚乐以灵魂。600多首歌曲、46张专辑、全球达1.1亿张的唱片销量,这些闪闪发光的记录,让鲍勃·迪伦即便年届72岁,依然是不少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精神偶像。

鲍勃·迪伦在他的工作室,摄影:David Michael Kennedy,1990年

“绘画让我赋予周遭的混沌以秩序”

鲍勃·迪伦自幼喜欢涂涂画画。1966年的一场摩托车车祸,让鲍勃·迪伦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没与公众见面,也让当时养伤在床的他执起了画笔。他的画作开始与其创作的诗歌、散文、音乐互通生气。鲍勃·迪伦曾说,绘画过程于他是种完全不同的创作体验,“我画什么呢?好吧,就从任何我手边的东西开始。我坐到桌边,拿出一支笔,一张纸,画了打字机、一个十字架、一朵玫瑰、铅笔、刀、空空的香烟壳,完全忽略了时间……”在2004年出版的自传《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中,鲍勃·迪伦这样写道,“倒不是因为我自认是大画家,而是我感觉在绘画时,我能赋予周遭的混沌以秩序。”

12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中读VIP,阅读期期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请登陆 控制柜 http://3683.bidadk.com/kongzhigui/

(责任编辑:东莞配电箱)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2011年立冬,卧铺车厢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