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者俱乐部 > 线下活动 > 正文
2013-04-08 12:23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4月12日19:00,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做客腾讯书院,谈《“文学”如何“教育”》。真正的学者,讲真正的文学,值得期待。入场限400人,免费领票,领票方式请查看详情。
一、本期内容
“文学”如何“教育”
——关于“文学课堂”的追怀、重构与阐释
孔夫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然而在当下这个注重市场、讲求实效、蔑视玄思的时代,“文学”如何“教育”,却成为一个疑问。
文学该不该进课堂?创作能不能被讲授?中文系能否培养作家?一度引发争执,人们在热议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也在反复追问中国的文学教育该何去何从。其实,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恰如其分的“文学教育”,分歧只不过在于“文学”的定义,谁来教文学,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文学教育方式。
回望中国文学教育,在“新文学”的课堂上,鲁迅、朱自清、沈从文等文学大家都曾直接站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凭借个人魅力独立从事“文学教育”,影响了一代人,汪曾祺对沈从文的教学方式感怀不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多姿多彩的“文学课堂”似乎已成遥远记忆,反省当今中国以“积累知识”为主轴的文学教育,呼唤那些压在重床叠屋的“学问”底下的“温情”、“诗意”与“想象力”,既是历史研究,也是现实诉求。
陈平原将视野延伸到历史深处,借追怀、重构并阐释那些曾经存在的“文学课堂”,来为危机四伏但又充满魅力的“文学教育”寻找突围策略。
二、本期活动安排
嘉宾: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中文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5,1998,2003,2009,2012)、北京市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10,2012)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作为学科的文学史》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时间: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19:00-21:00
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
活动流程
18:30-19:00 媒体注册签到
19:00-20:20 陈平原主题演讲
20:20-21:00 记者及观众提问
领票方式,二选一。
方式一:4月10日和11日20:30,北大学生请凭学生证,到北大康博思西餐厅,免费领取入场券。
方式二:腾讯网友,请发送预约邮件到1979267587@qq.com,主题注明“报名腾讯书院陈平原讲座,及您的手机号”,手机号很重要,报名成功的朋友,我们将发短信确认,4月12日活动开始前,凭短信换票入场。
入场限400人,按报名先后顺序派票,发完即止。请勿同时使用两种方式重复领票,以便将有限的入场机会分享给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中读VIP,阅读期期精彩内容!

网络编辑:冯雯
了解更多请登陆 动力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donglipeidia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