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1995~2014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2)

2019-11-11 01:19:36浏览:151评论:0 来源:东莞配电箱厂家   
核心摘要:首页 > 封面故事 >正文2014-08-21 09:45作者:朱伟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第34期一本杂志生活一本杂志要不断地往前走,只许增

首页 > 封面故事 > 正文

2014-08-21 09:45 作者:朱伟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4年第34期

一本杂志生活

一本杂志要不断地往前走,只许增长不许下滑并不容易。它有赖于团队中始终能有一种追赶的力量在层层推动,这种追赶的力量必须来自新的因素,只有新的因素才能成为新的生产力。

等到我上任时,在前人思考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似乎已经明晰了:新闻只作为前提,更看重文化对新闻的表述,从中来体现生活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呢?回想1995年我刚开始走进净土胡同的时候,是充满雄心大志的。我当时逢朋友就说,每一个新时代到来前,总需要有人为这个时代讨论一些新的生活规则,推动新的生活规则的建立。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的时候,欧洲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以他们的讨论,在反思中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这概念当然有点自大,但它确实容易鼓起自己的意气,从效果确定论,也从一开始就把《三联生活周刊》摆到了一个大视野中。当时确定我们要讨论的方向是——重新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本杂志与他倡导的生活”,应该是在这种关系反思中所确立的生活。

创刊时期的记者:(左至右)苗炜、刘君梅、王锋(摄于1996年)

创刊时期的记者:(左至右)苗炜、刘君梅、王锋(摄于1996年)

但真要进入到操作,必须因人而宜,这就是坐标的选择——在人才选择可能性有限的前提下做出判断。当时钱刚、杨浪时代留下的能写稿的只有五个人:方向明原是《中国青年报》的经济记者,张晓莉是他的助手;苗炜、刘君梅和王锋分别是钱刚时代培养的体育、社会与文化记者。这五个人,以方向明为主是明确的,因为其他人当时连独立操作封面故事的能力都不足。但如果不改变方向明的方向,他就还会走传统新闻的老路——我接手编的第一本周刊——试刊的1995年第五期封面做的就是邓斌集资案。这种重大案件的深度其实是走不通的:方向明当时自以为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我们也曾寄望它能一下子成为畅销刊,洛阳纸贵。但事实却是,因为案件未审结,核心材料并不能证实,不能证实的材料就不能正式发表,于是,最后删剩下的就只有一个空洞的架子。

那时《三联生活周刊》是国内第一个使用芬兰进口轻涂纸的,纸从天津报关入口,用卡车运到北京,第一个印刷周刊的是新华彩印厂。轻涂纸软而薄,躺在床上卷着便于阅读,但每期64页,薄薄的一本当时投资方定价却要8.8元,而已有其他周刊,如《瞭望周刊》、《深圳风采周刊》都只卖2元多,销售压力很大。应该说我是在一种巨大的压力下,寻找这本刊物生存的可能性。我曾想利用编辑部以外的资源,但当意识到这些资源实际无法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去写作时,就只能转身从已有的资源中寻找——一方面逼迫方向明试各种题材,逼迫他从新闻转向关注生活,于是他写了《你戴什么表》、《你在哪个收入阶层》、《房改17年:住房还是梦》。方向明是特立独行的,当时周刊的支柱,但磨合半年后,发现他的特长还在关注经济大势与企业,1996年他真正构成巨大影响力的封面是讨论VCD企业商战的《争霸天下还是“民族抗战”》。

曾经的大学同学、周刊同事:(左至右)邹剑宇、苗炜、庄山

曾经的大学同学、周刊同事:(左至右)邹剑宇、苗炜、庄山

于是从身边先发现了刘怀昭的敏锐批判能力,她从加拿大留学回来,短发,嘴唇上翘,充满逆反、不屑又随时挑战的派头,是《北京青年报》的黄利介绍来的。她在我接手编的第一本周刊——试刊的1995年第五期就做了两篇有深度的文章,一篇介绍当时美国的爆炸杀手卡辛斯基的抗拒工业社会宣言,另一篇介绍被抗抑郁药普洛载克影响的世界。我所引那位广西读者来信中所说,在“生活圆桌”上讨论马桶,实际讨论的是男人如厕后究竟应不应该将掀起的马桶盖再放下来,涉及对女性尊重与否问题,也是她写的。随后又发现,我把在家里穿着宽大的衣服、懒散惯了,原来给刘索拉写歌词,给《人民文学》写小说的舒可文拉到周刊,其重要性不在文学性,恰也在其思想力,她当时还在中科院经济管理学院当哲学教师,一周到郊区去上一次哲学课。而思想能力对于一本刊物而言,当然是最重要的基础。这是周刊最早建立的智能资源,应该说,周刊是在明确这智能资源后,才真正起步的——在舒可文与刘怀昭的影响下,苗炜、王锋、刘君梅也可以形成一个讨论的氛围了。而在美国,有了李陀女儿娜斯的支持,那时娜斯思路敏捷,她源源不断地给我发稿,我记得她给我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对CK广告趣味的讨论,第二篇文章是介绍昆汀·塔伦蒂诺。王小波在周刊帮我开专栏,则是另一种思想支持了,他1996年3月底开始开专栏,开了一年多,一共帮我写了24篇专栏文章。

1996年《三联生活周刊》真正开始找到自己特色的封面故事是苗炜写洛杉矶奥运会的《奥运会:更快更富更残酷》,讨论奥运会的商业化,使他自己的视野超越了体育。随后,舒可文的思想与刘君梅对时尚的判断结合,做了《比基尼50年》。苗炜、刘君梅、王锋,这才在方向明周围,有了丰富他的可能性,《三联生活周刊》也才能走出传统新闻周刊的框架。这年底,第一年的邮发征订,我们就拿到了8000多个订户,在当时条件下,这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第一步。

1234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中读VIP,阅读期期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请登陆 电气控制柜 http://3683.bidadk.com/dianqikongzhigui/

(责任编辑:东莞配电箱厂家)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立冬吃饺子,不妨试一试这个馅,鲜嫩又多汁,连吃2碗都不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