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节气 > 一味一食 > 正文
2013-09-18 15:53 作者:冯雯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如今,讲究效率,紧抓时间的上班族,巴不得在夜间睁着眼,在梦里运筹帷幄,恨不得小憩片刻便精神饱满。优质的睡眠,成为与故乡的原风景类似的存在--心向往之,却是人们快速行进的路上最易舍弃的东西。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所用,足够值得我们重视。优质的睡眠需得人心涵养,才可行之有效,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医博士刘兵。
三联生活节气:人的一生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觉。中医怎么看待睡眠和描述睡眠的?
刘兵:战国时有个名医叫文挚,他对齐威王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臣为道三百篇,而卧最为首……夫卧,使食糜消,散药以流形者也。譬卧于食,如火于金,故一夕不卧,百日不复。"意思是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这样造成的损失即使身体调整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中医自古强调睡眠的意义,如《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白天精神、晚上睡眠"是一个人营卫之气和合而营周全身的重要体现,也是生命保养的基本法则。
三联生活节气:你所知的中国哲学系统,如儒家、道家对睡眠的观点和中医一致吗?
刘兵:中医的思想体系、思维方法来自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受道家观念影响较多,讲求顺应天地自然之道,依四时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儒家比较重视外礼(外在的硬性的法则)与内省(内在的刻意的反思),与社会规律相合;道家则偏重随性、自在,与自然规律相合。
三联生活节气:中医里,最好的睡眠是怎样的?
刘兵:睡眠的"质"与"量"同等重要。就质而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睡得深,睡得香--浅则扰心,梦则乱神。就量来说,不可太多也不能不及,睡得足,睡得适度--少睡耗精,久卧伤气。
三联生活节气:许多人将睡眠视为一种对时间的浪费,熬夜便是在争夺时间。像许多企业家一天只睡觉三小时左右。网上转发达芬奇睡眠法来考前突击的学生并不少。睡得少、睡得晚成为了一种更为普遍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兵:这个问题所涉较为复杂。仅从健康的角度而言,这必然是错误的观念。我临床上见到很多经常熬夜的青年人,脉象整体多沉取无根、双寸脉多上浮鱼际,说明脏腑精气在长时间熬夜的状态下已不断消耗,有"外强中干"之征,表现为做事情持久力不足、容易疲劳、精神恍惚等等,若不加以重视,将来可因精气不足而生诸病。个人觉得,偶尔的一两次熬夜突击学习或工作或玩耍,也是可以有的,人生毕竟是"百无禁忌"嘛。但长期的熬夜,一定会消耗人体精气,并伤害心神、肝魂、肺魄。"留得青山在",我们需要悠着点儿。
三联生活节气:睡眠问题里,失眠不容忽视。与之相伴的生活节奏、思维方式和人生目的的选择可能都需相应调整,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
刘兵:睡前务必打开心结,舒展开眉心、手足心及舌头。将一粒高粱米贴于印堂穴,胶布固定。烫脚半小时,平躺后全身放松,意念集中在肚脐,呼吸自然。不必数羊,不必盼睡着,可盼别睡着(盼什么不来什么,怕什么来什么)。花生壳半两,红枣10枚,浮小麦15克,煎一碗汤睡前服下,连用7天。
三联生活节气:与失眠相反的,还有嗜睡。村上春树的《黑夜之后》里描述为了逃避内心焦虑进入长期深度睡眠的女子。在你所诊治的患者里的,这样的患者多吗?他们呈现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中医怎么治疗这些患者?
刘兵:中医比较讲究"中正平和",凡事不能不及,又不可太过--睡眠也一样。临床上也有不少嗜睡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起不来床,打不起精神,哈欠连连。导致嗜睡的原因有很多,当前见到较多的有脾湿困郁、肾精不足、心气耗损等。中医需根据具体脉象及其他情况辨证施治。有几个小方法解决嗜睡问题:1.用手指捏住鼻尖使劲拧,拧出油来,既化脾之湿,又振面之阳;2.轻咬舌尖,微痛为度;3.按摩百会穴,从上向下敲打胆经。
三联生活节气:有一些特定的职业,日夜颠倒难以避免,对此,有什么方法是能帮助这类群体调养身体的吗?
刘兵:说心里话,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是很难应对的。权宜的方法,那只能是白天多睡,狠睡,睡时最好不要有光照和声响,尽可能按时养生规律性的作息。
刘兵字厚岐,山东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博士。精于脉法、针术与方药,旁通佛、道、儒之理,强调性命双修,身心同调。临床擅治各科疑难杂症。新浪微博:中易行者。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中读VIP,阅读期期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请登陆 低压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diyapeidian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