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联书店八十周年 > 正文
2012-07-18 16:50 作者:陈晓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坚持发言的经济学家
2012年7月15日,“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暨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论坛”活动在北京举行。这次由中国改革报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互动,组委会通过审阅申报资料,从全国各机构、部门推荐的各界人士中评选出“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吴敬琏名列其中,和他一同入选的还有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吕日周等改革风云人物。
现年82岁的吴敬琏可能是中国卷入论战最多的一位经济学家。他个子不高,仪容整洁,戴黑框眼镜,眉发皆白。虽是耋耄之年,仍然坚持公开发表“盛世警言”。2012年初,他在《同舟共进》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仇富的本质是仇腐。“什么导致贫富差距?我认为有两项:第一,腐败;第二,垄断。这都和政府权力有关。我们的垄断,不是经济自由竞争的结果,而是行政权力造成的。中石化2009年盈利第一名,原CEO陈同海因受贿被捕,之后查出他平均每天花公款人民币4万元用于个人享受。按原来的改革计划,不应这样。但改革不到位,就变成这样。”最近的撰文更是直指——一旦进入政府主导路径,既得利益者必然推动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一旦路径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否则很难退出。他认为推行“法治的市场经济”是限制政府权力的办法,这让他在民间的雅号从“吴市场”过渡到了“吴法治”。
吴敬琏
不仅批评政府权力,他还发表了一系列触及民众利益的言论,比如支持春运票价上浮,城市拆迁不应该按市场价补偿。他认为前者不符合市场经济的供需原理,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前人为压低票价,扭曲的价格可能造成资源配置低效,造成了三个有害结果:一、许多人连夜排队买不着票,排队成本增高;二、黄牛党横行,票价高涨,更多人难以负担;三、权力凸显,“批条子”的现象严重。而后者则让房主独享了过量的非按劳所得的利益,因为城市化是全民的成果。
这次,他的言论在互联网上遭到了一些民众的嘲笑和攻击。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制作了一个“争议吴敬琏”的专题,一一列举出老百姓、时评家、媒体人对吴敬琏的质疑:他被认为是只满足数字逻辑的“账房先生”,企图用经济学的教条来衡量一个原本垄断的公用事业。还有媒体人质疑他的阶层立场,建议他补一补穷人的经济学。
这些责难让人想起2001年他所陷入的一场著名的争论。2000年10月,《财经》杂志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职员赵瑜纲的两份报告为蓝本,发表了《基金黑幕》一文,《基金黑幕》把一些人所共知的黑幕摆到了台前,引起公众极大的关切和愤怒。“在揭开还是捂住黑幕的交锋还处于对峙中,人们期待着经济学家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我在10月29日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采访,围绕《基金黑幕》发生的争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敬琏说。他的发言被媒体总结为三点:中国股市是个大赌场;全民炒股不正常;市盈率过高。
自此论战不断。2001年2月11日,经济学家萧灼基会同厉以宁、董辅礽、吴晓求、韩志国四位经济学家举行“恳谈会”,认为“股市已经到了很危急的关头”,“如果这场论战的赢家最后是吴敬琏,那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场灾难”,全面反击吴敬琏关于资本市场的言论。作为回应,吴敬琏于2001年3月在《财经界》撰文,指出要警惕既得利益者的反抗,中国改革要警惕落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
这场论辩的结果,吴敬琏获得了学术和个人声誉的双重胜利。2001年被称为是“股市监管年”。2001年1月9日和10日,监管层宣布查处涉嫌操纵亿安科技和中科创业股价的案件。到1月14~15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开幕前,政府领导人关于必须对触犯刑律者绳之以法的讲话的消息也在首都传开。现任证监会官员洪磊的个人沉浮也是这一年证券行业大变动的一个注脚。他原本是嘉实基金管理公司的经理,但因为坚持价值投资理念,拒绝按行情消息行事被董事会解雇。洪磊对本刊记者回忆,2000年7月,在四面楚歌最艰难的时候,他托朋友约见了吴敬琏。“吴敬琏一言不发听了半小时,说‘大家一起想办法,怎么来改变’。”后来洪磊被聘为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和他一起进入国家证券监管队伍的,还有他原来在基金公司的团队成员。
吴敬琏在这场论战中以鲜明的观点、无畏的态度获得了“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的称号。有人将中国的经济学家做了分类,他被归类为“善”,于2000、2001年两次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十大人物”。本刊记者在2004年曾经约访过他,当时他是炙手可热的国家领导人智囊。在2004年国庆节假期,几乎一天都没得休息:政协会议刚开完,要写总结报告;他正主持的学术项目都是事关亿万人生存状态的大问题:经济转型用什么方式?转型中怎么避免滑入权贵私有化的深渊……他所做的调查与研究,将会对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产生影响,日程满当当排到了12月。
2012年,中国的问题看起来更简单,也更艰难。计划和市场之争已算尘埃落定,“现在所有问题已经没有先锋性了,都是老问题。但具体如何做?比如国退民进,如何退?”《读书》杂志执行主编贾宝兰对本刊记者说。她从1997年开始就担任吴敬琏书籍的责任编辑。
在2000年左右弄潮改革的经济学家们,有的转做经济史研究,有的对当下沉默不语,吴敬琏是为数不多的还坚持对现实问题发言的学者。对2007年言论引发的争议,他的回应是:当政协委员就不要怕挨骂。贾宝兰说,吴敬琏和三联书店合作的第四本书——《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即将出版,大的主题没有变化:坚持市场经济道路,坚持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推行法治来警惕权贵资本主义对市场经济的侵蚀。他不惮于反复说这些他认为正确且重要的话。“他不那么爱惜自己的羽毛,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那种职业精神,要献身于你的事业。”贾宝兰说。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中读VIP,阅读期期精彩内容!

网络编辑:刘暮彤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