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内配的首发申请,向人们展示了河南汽配行业对于上市的热情。尽管申报遭否决,但中原内配此举仍带动河南汽配行业在全国上一个大台阶。
4月7日,中国证监会的网站上,登出了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内配)首发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一周以后,却传来中原内配申报遭否决的消息。
但业内人士认为,即便如此,仍然浇灭不了河南汽配行业上市的热潮。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晓明称,河南省汽配行业将会继续在资本市场上不断求索。
行业领头兵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原内配是国内最早从事气缸套制造的企业之一,2006年,该公司气缸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34%,公司连续20年蝉联中国市场产销量第一,连续18年蝉联亚洲市场产销量第一。
中原内配是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汽车零部件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也是首批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认定的“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与此同时,中原内配也是国内第一家进入欧美知名发动机公司OEM市场的气缸套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为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康奔驰等主机配套;在国内OEM市场,为一汽大柴、东风朝柴、东风康明斯、神龙富康等主机配套,并和它们缔结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而正是这种行业领先的地位,让中原内配走在了河南省汽配行业上市的最前列。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原内配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准备筹备上市的相关事宜,如今,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下一步会不会继续申报,这是公司机密,不方便透露。"中原内配董秘李文革表示。
从中原内配的申报材料看,此次中原内配申请发行的是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申请发行的股数不超过2350万股。此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投资于“新建年产1000万只气缸套项目”,项目总投资32160万元。
而同时记者也注意到,中原内配于2007年引入宇通集团成为其的第三大股东。对于此,中原内配给出的解释是:宇通集团与公司同在河南,同处汽车行业,发展形势都较好;公司的客户是发动机企业,而宇通客车的供应商是发动机企业,两者在市场信息、发展态势、行情预测等方面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双方的合作有利于实现共赢。
汽配企业上市冲动
据业内人士透露,其实中原内配并不是第一家想要上市的河南汽配企业,早在四五年前,就有一批汽配企业谋求上市,这些企业包括中轴集团、西峡水泵、许昌传动轴等,中原内配也只不过是早先一步而已。
缘何汽配行业扎堆上市?“汽配行业是朝阳产业,现在技术更新得很快,它们需要大量资金更新换代,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所以进入资本市场是最有效的方法。”刘晓明如是说。
原材料涨价也是这些汽配企业加速上市的另一个原因。
据业内人士介绍,汽配行业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生铁、金属炉料和有色金属等,而近期国内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较大,以2007年电解铜、镍板的价格来看,2007年的价格是2004年的两倍左右。这些原材料价格虽然目前有稳中趋降的态势,但长远来看,存在进一步涨价的可能。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增加生产成本,大量资金的投入是非常迫切的。
而河南省近几年来对于汽配行业的重视也是汽配行业能尽早上市的优势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来,政府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视表现在项目的审批、规划、资金支持、科技研发等方面。“有政府帮它们撑腰,所以大家要争着上市了。”刘晓明如是说。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河南省汽配行业始终处于一种比较散的状态。这种“散”表现在:没有较大的龙头企业,大多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不能与外省甚至是国外的大公司抗衡。据最新资料统计,河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2位,“这最多也就是中游水平,与那些工业强省比,我们差远了。”刘晓明说。
上市,或许是改变这种境遇的最佳选择。
刘晓明称,如果一些汽配企业上市成功,必将得到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自身实力,还可以兼并或整合一些省内企业,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素质。这种纵深性的发展,是解决河南汽配行业松散局面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