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2死6伤 双层巴士撞限高架被“削顶”监控视频记录事发瞬间

2019-12-29 00:47:46浏览:73评论:0 来源:控制柜   
核心摘要:  12月27日下午2点左右,湖北武汉洪山区白沙洲大道一高架桥匝道处发生意外,一辆双层593路公交车撞上了3米高的限高架。事故发

  12月27日下午2点左右,湖北武汉洪山区白沙洲大道一高架桥匝道处发生意外,一辆双层593路公交车撞上了3米高的限高架。事故发生后,交警立即赶往现场救援和处置。

  事故造成2人死亡 肇事司机被警方控制

  武汉市洪山区公安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洪山 28日发布通报称,事故造成8名乘客受伤,其中2名伤者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同时,警方还表示肇事公交司机已被警方控制,现场交通已恢复,具体相撞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监控视频记录事发过程

  28日,事发时该路段的监控画面被曝光。

  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这辆593路双层公交车行至白沙三路口附近白沙洲高架闸口处时,车辆径直撞上高架桥,导致匝道口两个相距约10米的限高架横梁相继嵌入公交车二层,玻璃几乎完全破碎。

  当时,车上共有30余名乘客,其中上层乘客十余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和受到惊吓。

  据央视记者了解,驾驶员肖某事发时没有酒驾也没有毒驾,已有两年驾龄,并有一年驾驶双层公交的经历。

  事发时 肇事司机未按公交车规定路线行驶

  据了解,这趟593路公交车是由万科金色城市公交场站开往武珞路街道口。

  通过线路图可以看到,593路公交车应该沿着白沙洲大道的辅路行驶,当时这趟双层巴士从西南方向往东北方向驶去,沿着白沙洲大道辅路,应该先后经过下图中的“凌吴墩站”、“罗家村站”以及“青菱乡站”。

  图中红色五角星的位置,就是巴士撞限高杆的事发地,这里是白沙三路开上高架的匝道处,显然和本应在辅路行驶的593路公交车既定线路不吻合。

  双层巴士高度远超匝道限高3米

  城市道路中的限高架主要设于桥梁、涵洞和隧道入口等,明确标有限高米数,用于提醒车辆,目的就是在于保护桥梁道路,防止过重荷载现象出现。

  事发匝道限高3米,而标准双层巴士至少距地面4.8米,显然不符合要求。而且按照当地道路交通安全相关规定,公交车不能驶入白沙洲大道,更何况是一辆双层巴士。那这名593路公交车的司机当时为何要上高架?看到限高又为何不停车?目前事故原因仍待调查。我们将持续关注。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近些年,忽视限高标识导致事故频发

  限高架本来是防止超高超限车子通过的,却发生了这样的悲剧,让人惋惜。小编梳理近几年发生的类似事件,发现多数被撞的案例中,大多都是司机忽视限高标识导致的。

  江苏:无视限高 货车直接撞上铁路桥

  前不久,在江苏省境内的宁启铁路海安段,就发生一起货车撞限高架事故。通过监控视频可以看到,一辆集装箱货车正在快速行驶,先是一头撞上了铁路涵洞桥前方的限高架,接着又撞上了铁路涵洞桥,导致沿线客运列车延误22分钟。

  江西:男孩身体探出轿车天窗酿惨剧

  今年10月,一辆银灰色的小车在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经开大道快速行驶,车上一名13岁的男孩将身体探出了车顶天窗外,可是没想到当车辆通过道路限高架时,男孩的身体与限高架发生强烈碰撞,最后导致男孩当场死亡。这一幕被后车的行车记录仪拍了下来。

  更多案例,点击视频↓

  rame allowfullscreen=class=video_iframe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g0820wz5tvw_496_280%2F0 data-ratio=1.3333333333333333 src=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0820wz5tvw data-vidtype=1 data-w=648 frameborder=0>rame>

  △视频:司机未留意“限高” 限高杆屡被撞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司机朋友,尤其是驾驶大型货车、工程机械,以及双层巴士这样的大型车辆或特种车辆时,在经过涵洞、桥梁等路段,一定要减速慢行,仔细查看限高指示牌。

来源:商丘之窗 编辑:凡闻

了解更多请登陆 一用一备控制箱 http://3683.bidadk.com/yiyongyibeikongzhixiang/

(责任编辑:控制柜)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恶霸孙小果死刑!其母亲被判20年,我只想说一个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