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个月紧张的清洗工作,今年9月底被非法拓片导致污损的两处南朝石刻,已经基本恢复原状。
两处被污染的南朝石刻均位于栖霞区境内,分别是南朝梁代萧景墓神道石刻的望柱(即华表),柱额门上阴刻的倒读反书“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以及南朝梁代萧憺墓神道石刻的龟趺碑上近3000字的碑文。两处都被人染上墨水,进行非法拓片。
怎么样才能把墨迹“洗掉”,让石刻恢复原貌呢?这次清洗采用的是物理方式,其中被污损的萧景墓神道石刻的望柱一共清洗了7天,才把墨迹清除干净。清洗使用的“无酸纸”,把无酸纸贴在被污染的石刻表面,再喷上水,让无酸纸附着在石刻表面。这样,染上没多久的墨水,就开始在水中溶解,同时有很强吸附能力的无酸纸开始吸收周围的液体……
最近污损的墨迹是去掉了,那么,以往拓片留下的印迹怎么办呢?萧憺龟趺石碑是南朝石碑文字保存最多的一块。所以,这个石碑也是被拓印最多的。栖霞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估算历史上萧憺碑被拓就有近千次。这些历史上留下的污损,用无酸纸吸附的方式效果不佳。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联系国内其他的专业机构,以试图恢复碑文本色,与石碑主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