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版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了三名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昨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授予三名科学家。来自美国的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获奖,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
致敬“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8日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汉松说,今年的获奖研究为“我们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作出了贡献”。看来,物理学奖这次指向了人类的未来,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网上流传的名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出自日本小说家田中芳树的太空歌剧式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皮布尔斯对宇宙学的洞见丰富了整个领域的研究,他的理论框架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成为当代宇宙学的基础。利用皮布尔斯的理论可以推算出,宇宙中95%都是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马约尔和奎洛兹1995年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行星,它围绕银河系飞马座中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这个发现引发了一场天文学革命,此后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又发现了逾4000颗行星。
八卦这个奖金可不是仨人均分
根据新闻公报,皮布尔斯1935年出生于加拿大,就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马约尔1942年生于瑞士,就职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奎洛兹1966年出生,就职于瑞士日内瓦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皮布尔斯在发布会的电话连线采访中说,他是与各国专注该领域的科学家一起工作才获得灵感并取得成果,这是“科研团队的共同贡献”。他还鼓励立志投身科研事业的年轻人,“如果你热爱科学,那么会在进入科学世界后迷恋其中”。
三名科学家将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1万美元)奖金,皮布尔斯获得其中一半奖金,马约尔和奎洛兹将共享另外一半奖金。
延伸1.“数读”诺贝尔物理学奖
百年前,物理学曾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学科,也是1895年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要求设立五大奖项的遗嘱中,最先被提到的领域。
●25岁与96岁
在物理学奖得主中,有人登顶已是耄耋之年,但有人获奖时才年逾弱冠。2018年,物理学奖一半授予时年96岁的阿希金,使他成为诺奖史上最年长获奖者;而1915年,年仅25岁的劳伦斯·布拉格与父亲一起摘得桂冠。
●一人两次得奖
在1901年至2016年间,奖项共颁发给了204人次,但却只有203人获得过这一奖项,因为约翰·巴丁曾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得这一殊荣。
●6座物理学奖杯
在这张“星光熠熠”的成绩单中,华人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百余年中,物理学奖是华人拿奖最多的奖项,共6位华人科学家获此殊荣,包括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和高琨。
2.获奖需要一些“偏心的运气”
“10月的第一个星期,全世界的目光都将聚焦在科学上,这是好事。但紧接而至的将是争议,每年都不例外。”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位微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尔曾表示。而这个“争议”,源于诺贝尔基金会章程的一项规定:“一份奖金最多由3人分享”。使得总有一些“不够幸运的人”,被这项“机制”拦在诺奖之外。
自诺贝尔奖颁发以来,就如何“论功行赏”问题,各方一直争议未断。2015年,3位科学家因“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因评奖“遗漏”了其他同样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引发批评。其中一位科学家就指责称:“这种无耻行径必须被纠正”。
3.女性得主的“春天”在哪里?
“通常情况下,物理学更像是一门男人的科学。”美国物理学研究所统计研究中心主任雷切尔·艾维曾称。截至2018年,有206位男性获物理学奖,但女性获奖者仅3位。
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诺贝尔奖女得主。1903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物理学奖。但一开始,居里夫人并未获得提名,是她的丈夫给瑞典科学院写信,才将她列入名单。8年后,居里夫人又因成功分离镭元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过,尽管两夺诺奖,她仍终身未能进入法国科学院。
1963年,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因提出原子核壳层模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离居里夫人获奖已经过去了60年。然后,人们又等待了55年,才出现了第三位女性获奖者。2018年,60岁的唐娜·斯特里克兰,因在激光领域的贡献摘得物理学奖桂冠。
不过,更多的还是被拒之门外的女性研究员。1974年,约瑟琳·贝尔-伯奈尔落选诺贝尔奖。尽管她在研究第一颗脉冲星过程中有重大贡献,但却疑似因“学生身份”及“女性身份”未获奖,引发争议。诺贝尔奖还因此一度被戏称为“No-BellPrize”(没有贝尔的奖项)。
4.他们与物理学奖“擦肩而过”
提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遗珠”,不得不提的就是爱因斯坦。他提出的相对论,动摇了牛顿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但在其有生之年,因没有给出有效论证,导致他未能因此获物理学奖。
因为同样原因“错失”诺奖的还有霍金。1974年,他提出了通过“霍金辐射”来观察黑洞的方法,但也因为理论“过于超前”,尚未被证实,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
不过,即使科学家提出的“超前”理论被证实,也可能与奖项无缘。
拉尔夫·阿尔珀自1948年起研究宇宙大爆炸理论,但因条件限制,其观点未被证实。随着当代研究进入更深层次,越发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可惜,他已于2007年过世。而诺奖不会颁给已经去世的人。
此外,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利用实验方法,验证了宇称不守恒,但因未能提出该理论,错失诺奖。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等
本报聚焦
2019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谁有机会再次折桂?
10月10日,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揭晓。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因瑞典学院的丑闻被停止颁发,所以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同时揭晓两届获奖者,这也是此次诺贝尔文学奖备受瞩目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博彩公司开出的赔率榜上,包括残雪、余华、刘震云、王安忆、苏童、格非在内的12位中国作家榜上有名,其中残雪、余华更是获奖的热门人选。有人猜测,这将是继莫言获奖之后,中国作家再次获奖希望最大的一次。
残雪赔率榜上排名第三
博彩公司NicerOdds已经开出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中国作家残雪、余华、杨炼等榜上有名,加拿大作家安妮·卡森排名第一,2018年诺贝尔“新学院文学奖”得主玛丽斯·孔戴则排名第二,中国作家残雪在被戏称“万年陪跑”的村上春树之前,排名第三。余华的排名也较为靠前,在榜上为第十三位。
除此之外,榜上有名的作家还有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韩国诗人高银、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
女性排名靠前成为本次特色
在今年的“热门榜单”上,女性排名靠前成为本次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大特色。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曾表示,此次评奖将重视两名获奖者的“协调性”,比如“避免相同领域的文学,或者选出一男一女等”。
诺贝尔文学奖也被认为存在考虑地区平衡的倾向,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奖项花落谁家的热烈猜测。而对于中国广大读者而言,残雪作为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中国作家,能否成为莫言之后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获得者,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同时,多次入围榜单的余华,也令大众十分期待。
资料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些事儿
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最深远、最受关注的文学类奖项,尽管有人对其存在各种争议和质疑,但它依然是文学爱好者心中最璀璨的宝座。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有数据显示———
●英语写作更易得奖,一共产生了29位得奖者;
●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是个绝对机密———每一次诺奖委员会的提名名单和意见都会被保密50年,现在仅可以搜索到1901年~1965年的提名信息。
●1915年获奖的罗曼·罗兰曾被提名了4次。后来罗曼·罗兰作为诺奖的评委,在1936年提名了他的好友弗洛伊德。
●没有人获得过两次诺贝尔文学奖。
专访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任白:
翻译对中国作家的作品在欧美市场上的表现影响很大
对于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各种猜测,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任白认为,并不能以博彩公司的赔率榜作为获奖预判的依据,在过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也曾有不少当届呼声不高的“黑马”作家成为最后赢家。“这种国际性的评奖是有多重考量的。”任白表示,单就以往国际上的影响力而言,余华的影响力或大于残雪,但最终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花落谁家难以预测。“村上春树是当今日本非常重要的作家,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在题材和关注点上,和全球化的语境非常接近,西方文学界比较关注他,也得过不少国际上的重要奖项,考虑到诺奖陪跑多年,如果这次的‘双黄蛋’里有他一个也顺理成章。”任白认为,与村上春树相比,残雪是一位有个性、有特点的作者。“她的小说非常独特,无论文体还是精神层面的追求都有自己的坚持。”
但对于中国作家走向世界,与全球的作家争夺诺贝尔文学奖,任白认为有一个因素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中间桥梁的翻译,对于中国作家的作品在欧美市场上的表现影响很大。他们在翻译时,会因为语言的原因,对原作进行一定的处理,有一些翻译会出于个人的理解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二度创作。”同时欧美的翻译在选择翻译对象时,肯定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偏好,有着不可避免的偶然性,这些都对中国作家在国际上赢得市场或参与评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物
残雪
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600万字作品,被海外文学界誉为目前最具有先锋气质、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当代中国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卡夫卡”。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据了解,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残雪是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获得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提名,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入围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短名单。对于自己成为热门榜上的中国作家,残雪认为,这是诺奖更加重视高层次文学的价值。
余华
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而从近几年诺奖赔率榜中国作家入围名单看,余华也几乎年年陪跑,次数略少于村上春树。文学界一直有个说法,余华和莫言是海外影响力最出色的两位中国当代作家,其代表作《活着》,早已蜚声海内外,也被大众猜测为最有可能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10月8日,新文化(300336,股吧)报·ZAKER吉林记者曾多次尝试联系余华,但截至记者发稿,作家余华并未对此事进行回应。
新文化报·ZAKER吉林记者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