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课题启动
来源:经济参考报
9月22日,《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课题启动暨健康中国与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大健康经济尚处开发初期,有巨大潜力亟待发掘。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实施元年,启动健康经济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课题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牵头,联合中国保健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立项,目的是进一步研究我国大健康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值,凝练出推动我国健康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健康产业将迎黄金发展期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周邦勇表示,共同开展《中国健康经济白皮书2019》课题研究是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的理论要求出发,基于我国健康经济(非医疗机构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健康经济中的非医疗产业为对象,重点研究保健用品、健康营养食品、健身用品等健康产品产业对释放消费需求、创造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发展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近几年来,我国的健康产业,特别是非医疗用品产业发展较快。”国家卫健委规信司司长毛群安指出,健康生活方式影响人的健康占到60%,因此,健康中国行动需要全民动员、共建共享,希望社会方方面面都能够参与到健康中国行动中,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贡献。
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葛志荣也指出,健康产业将是未来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之一,需求引领性的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家庭、产业共同推动。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表示,健康服务业和非医疗产业的发展是服务健康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应加大布局社区医疗、养老医疗、健康管理和健康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深化医养结合,促进远程医疗、智慧医疗、休闲医疗,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新技术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吴忠泽表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54000亿,健康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出,要求要以定点监测、精准干预作为方向,围绕着健康状态的辨识、健康风险的预警、健康自主干预等一些环节,要重点攻克无创检测,穿戴式的监测,生物传感、健康物联网、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等等这样一些关键的技术和产品。要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设,构建健康大数据云平台,要研发数字化、个性化的行为、心理的干预,能量、营养的平衡,功能的代偿和增进这样一些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要加快主动健康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健康闭环管理的服务这样一些研究,为督促解决重大的慢病的防控,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些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性作用。
面向2030,国家在推进医学科技进步方面,我们将启动实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健康保障等等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发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医疗、生物治疗这样一些医学的前沿技术。要加强慢性疾病的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关键技术的突破,重点要部署创新药物的开发,医药器械的国产化,中医药的现代化这样一些研究,来增强重大疾病的防止和医药产业发展科技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于健康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在政策、市场、资本以及技术的催化下,各种医健结合和医养结合的服务会应运而生,中国健康产业未来十年将迎黄金发展期。
数万亿级市场空间待挖掘
“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健康产业的支撑,而产业也会带来经济的发展。”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总编辑张超文表示,目前中国健康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停留在医院和药品两个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表示,健康中国建设应该事业、产业双轮驱动,以更有效保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健康中国顶层设计已经为我国健康事业指出了发展方向——包括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产业五个方面。从目前来看,环境、生活、管理、保险等多方面规模仍较小,有较大供给缺口。
的确,我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仍然较小。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其中,美国大健康产业占其GDP高达17.9%。但从我国来看,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究其原因,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全面均衡的产业
细分,而我国健康产业除医疗及医疗用品外其他细分产业均处于开发初期,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巨大潜力尚待发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6.2万亿元,为2011年的2.6万亿元的2.4倍,2011到2017年复合增长率达15.6%。初步测算2018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7万亿元。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到202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2030年将超过16万亿元,是当前市场规模的3倍。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2030年我国健康产业要达到16万亿元的规模,而目前产业规模仅为4万亿元,如此大的距离,给企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法规总监许洪民也坦言,我国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健康产业的增长率,全球平均以年增速25%到30%增长,是GDP增速的10倍。
对此,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方志财表示,健康产业空间仍待挖掘。我们一个产品是功能性寝具,它的核心理念是,让大家能够睡觉睡出健康来。首先,人类1/3的时间在睡眠,还有2/3的时间要靠睡眠质量的保障,否则就不会有白天工作的精力。而这个理念也受到消费者认可,2018年我们公司仅磁性材料稀土采购就达到一亿多元。
从重“治病”到重“健康”
吴忠泽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居民健康受到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表示,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重点,意在如何解决慢性病问题。国际糖尿病联盟2017年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4.25亿成人糖尿病患者,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高达1.14亿,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很惊人,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0.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瑾表示,未来更应注重疾病的预防。她认为,对于健康,以往强调的是医疗环节,但从目前来看,预防则是健康的共识。例如,我们用10年时间,耗费12亿元研发药物,但其对应的病毒却10秒升级,那么研制的药物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如何用更少的钱带来更大的效果,便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吴忠泽说,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兴起一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医药生物领域,已经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正在以麻醉、手术、公共卫生体系作为标志的三次医学科技革命之后,医药生物技术将推动第四次医学科技革命。例如,疾病预防、疾病诊断、药物的研制、生物治疗、器官移植等等方面,大幅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延长人类预期的寿命。基因诊断、生物芯片、免疫诊断等等,这样一些高新技术将会带来检测和疾病诊断技术革命性的变化。一些重大疾病能够做到早知道、早治疗,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因组医疗等等这样一些生物技术正在引发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刻变革,将持续增进人类的健康。
同时,在信息技术领域,已经进入了新一拨创新的浪潮,信息革命正在迎来新的重大转折期,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虚拟现实等等为代表的关键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突破应该说正在改变着健康产业体验的方式,大幅度提高服务的精准性。
吴忠泽表示,随着医疗健康行业的业务模式正在向平台技服、数据技服这样一种形式的转变,让数据说话将成为创新的新源泉。服务+模式将成为医疗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的收入来源。网络化和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促进了健康和养老、健身休闲等等深度的融合,增强了健康产业的跨界融合,提高了垂直化的强度。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促进了健康产业的改革创新,传统的行业深刻重塑,新兴的产业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拓宽了健康产业发展的渠道。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被运用到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之中,满足了人们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多元化的业态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共同助力健康产业的大发展。”他说。
吴忠泽表示,我国将培育一批高层次的健康产业领军人才和龙头企业,催生更多的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为发展健康经济,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本版稿件由记者梁倩、罗逸姝、金辉采写)
责任编辑:赵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