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旷视科技:大家好,我又被“上市了”

2019-10-22 13:59:19浏览:100评论:0 来源:配电箱   
核心摘要:是的,旷视科技又被报道上市了。这次的消息是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拟采用WVR(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将于短期内向香港交易所提

是的,旷视科技又被报道上市了。

这次的消息是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拟采用WVR(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将于短期内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官方按照惯例,四个大字---“不予置评”。

“被上市”疑点之一:港交所接获一宗WVR的上市申请

不同于往日简单粗暴的“上市”,此次附加了一个重要信息---WVR架构。

何为WVR架构呢?从字面意思上来讲是指同样的股票,却拥有不一样的表决权,又称双重股权结构、AB股结构。常见于互联网科技企业、创业公司,“同股不同权”的形式可以让创始人在持股较少的情况下继续控制公司

近20年来,A股市场因为监管制度严格让很多互联网企业望而却步。错过了互联网时代,对A股本身而言是一种遗憾,有众多国内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像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纷纷奔赴美股上市。在美股市场上,除了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同股不同权”制度也是吸引它们的一大动力。

当然采用WVR架构上市也不是什么最新消息了,早前已经有消息指出,旷视科技计划于四月底或五月初提交上市申请,并且考虑采用WVR架构,集资最多约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最快年内挂牌。随着WVR模式纳入港股通的咨询正式结束,预期合资格股份很快就可正式纳入。据港交所财报显示,从四月至六月已接获一宗WVR的上市申请,是不是旷视科技就不得而知了

2018年,香港市场为了吸引互联网企业上市,修改了维持多年的“同股同权”制度。仅半年间,便引来了世界范围内不少企业的目光,小米和美团点评也为此成为了港股市场上首批“同股不同权”的企业。旷视科技有望成为小米、美团后第三家“同股不同权”企业

今年8月14日,在港交所举行的2019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行政总裁李小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WVR咨询现已结束,预期问询结束后进入正常审批程序,WVR最核心问题已经解决,还剩下一些技术性、程序性的审批,会很快完成。预期将很快面临正式的推出。”

“被上市”疑点之二:融资符合要求

作为“CV(ComputerVision,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就如同当下AI界“四小花旦”一样风光体面,却一直处在明争暗斗。尤其是科创板申报备战如火如荼,却还未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基于上市之争,谁能争当资本领域CV第一股自然不言而喻。从融资信息来看,旷视科技的确承载了很大的期待。

旷视科技创立之初获得了联想之星天使融资;2013年获得创新工场百万美元 A 轮投资;2015年获得来自启明创投、创新工场22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获得建银国际、富士康集团新一轮融资。2017年10月获得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战略领投、蚂蚁金服、富士康联合领投的4.6亿美金C轮融资;2018年7月23日,D轮融资6亿美元;2019年5月,完成D轮第二阶段7.5亿美元股权融资。

根据港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规定“同股不同权”拟上市公司上市时最低预期市值需达到400亿港元,约合50亿美元。最近一次融资使得旷视科技的估值接近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的上市要求。按道理来说,融资之路也算顺利,但为何迟迟不肯上市?

“被上市”疑点之三:股权变更

俗话说的好,人红是非多,一举一动都受到业界关注,股权变更也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不得不让旷视科技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今年5月,企查查数据显示,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变更,北京贝眉鸿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纳远明志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天津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皆退出投资,只留下了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三位创始人。

而退出旷视科技工商投资的前述四家公司中,北京贝眉鸿科技有限公司是创新工场旗下公司,上海云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由蚂蚁金服100%控股的投资公司,北京纳远明志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与天津联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都是“联想系”公司。也就是说,联想、蚂蚁金服、创新工场皆退出了旷视科技的股东席位

此外,除了三位创始人之外,旷视科技高层也全部退出。李开复、杨沐、韩歆毅、王明耀、唐文斌退出公司董事席位,林莺退出公司监事席位。工商变更后,旷视科技的创始人股东印奇持股75%,唐文斌和杨沐各持股12.5%。

尽管当事人并未对此公开回应,然而这次变更距离D轮7.5亿美元融资才刚刚过去不久,令业界一片猜想,既有对旷视科技的经营情况担忧,也有对旷视科技上市的期待。

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上市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对于旷视科技而言,前期还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市场环境的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大概只有两个命运:一个是被大公司收购,一个是倒闭。即使像科大讯飞这样的大企业,其市值约700亿元,净利润不到1.7亿元,市盈率已经超过300倍,所以如何提高净利润是AI公司的一大困扰。”

旷视科技副总裁谢亿楠在去年7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AI的许多商业模式目前尚未能通过达到规模性收入以被证明,融资过快会遇到二级市场是否买单的问题。他当时还认为,市场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对AI行业的评判标准大约一年半左右就会出来。为了脱颖而出,旷视科技也一直致力于打造服务于各商业领域的AIoT操作系统,以及构建具备连接物联网设备能力的生态系统,并且不断寻找支撑下去的“源泉”

和“CV四小龙”的另外三家相比,旷视科技也似乎有些弱势。从估值来看,60亿美元的商汤科技、33亿美元的云从科技、25亿美元的旷视科技、21亿美元的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似乎优势并不明显。从背景来看,云从科技是四大独角兽中唯一的AI国家队,它孵化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而云从科技今年股权再次变更,国家队PE的突击入股之后,云从科技距离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之路又进了一大步,对旷视科技而言无疑构成压力。

近几年,业内对于旷视科技上市也有很猜想,最终到底是在海外、上交所、港交所还是科创板并不明晰。虽然一再澄清,但这样的消息还在不断传出,对于旷视科技来说,只有在证明了能够实现规模化收入才会真正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作为AI第一股,旷视科技的上市之路一直在被关注。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种子选手---旷视科技手持资本+技术与时间赛跑,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是相信旷视一定能赛出好成绩,终有一天,不再是“被上市”。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干货获取方式

(责任编辑:配电箱)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国人看不起的韩国车,早就上市黑科技:全球第一款氢动力SUV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