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间
2018年10月23日19:22:18阴历九月十五,今年的霜降来临了。带着暮秋的景色,初冬的预兆
霜降的含义
秋雨连绵,总觉寒意丝丝,白露结霜,秋风飒飒扫叶,漫山遍野枫林层层尽染,晚秋霜降冬已悄然来袭。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一个过渡时期。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随着霜降的到来,不耐寒的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自霜降始,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冬日渐近。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片片凋落。
霜降三候是哪三候呢?)
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 一候豺乃祭兽
意思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以先猎之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二候蜇虫咸俯
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三候草木黄落
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霜降时人们会干什么?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霜降时人们会吃什么?
在霜降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许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赏红叶也是必不可少的,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护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霜降时人们会干什么?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那么,霜降之后如何养生呢?此时节气温渐低,时有冷空气来袭,无论是在饮食方面还是运动调养上都应谨慎。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饮食:以清补为主。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等。这些食物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此时应少吃寒凉的食物,还要注意胃的保暖,以免引发疾病。虽是秋已落幕,初冬登场,寒冬的脚步来临,春的序曲不会遥远。
写在最后
- 什么样的温度下会形成霜?
- 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
- 霜和雪的区别?
- 霜一般是植物表面等低处的水在温度较低时形成的,雪一般是从高空的水凝结后落下的。
- 霜是什么样子的?
- 霜是一种白色的晶体。
让我们好好享受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吧!
霜降的诗歌知识
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曰:“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白居易在《村夜》诗中写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丛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在一望无际的荞麦田上,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