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0月22日讯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天气逐渐变冷,温度骤降到0℃以下,露水凝结成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者植物上凝结成细微的冰针或霜花。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暮秋、残秋和晚秋。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豺乃祭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曰:“豺不祭兽,爪牙不良”。意思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开始捕获猎物,并以先猎之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如同人间新谷的收获,用以祭天,以示回报,并以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是兽之义,也是人之本也。
二候草木黄落
秋天,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逐渐寒冷的气候,将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摧残。翠减红消,雁影无踪。
三候蜇虫咸俯
此时的大自然,是一种寂静的美。蜂蝶不见踪迹,蜇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那是以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的新生。
霜降农事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了,属于这个季节的压轴大戏终于开场,水稻陆续开镰,等了一年的新米就要来了。在南方,霜降是一道分水岭,水稻收割,小麦播种,稻麦在田地里转场,人们的心情也换了。
这个时候,在江苏讲究的人家铁定要换新米。“苏湖熟天下足”,鱼米之乡孕育出独特的“稻米文化”,烧新米饭是个“技术活”,刚收上来的新米“水头”比陈米足,煮时放水要少一成左右,烧好后的新米饭,一开锅满屋香,吃起来既软又糯,不吃菜就能吃上一大碗。而新米熬粥最滋补养人,特别是上面一层既香又腻的“米油粥汤”最有营养,小时候,家里人都会把这层米油汤小心地“拷”出来,专给孩子吃。
霜降习俗
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时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思和寄托。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
赏红叶
霜降降临,黄栌、枫树、柿树等树叶的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颜色由绿变红,有利于红叶蹿红进入盛红期,因此,霜降期间正是红叶观赏的最佳时期。休闲在家的朋友完全可以和朋友、家人一起登登山,欣赏漫山的红叶,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
诗意霜降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秋色的味道在历代文人叙述之下,我以为有三种经典意境。
一是汉武帝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横落兮雁南飞”,很硬朗干爽清亮的初秋景色,令人想到大漠雄风穿长城而过,草木萋萋都在洁白的云影下,只有融化在长天中的雁阵有一点悲慨。
二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沾白露而成衰黄,舞动在秋风中寄托对伊人的美丽思念。这是“孤烟袅寒碧,残叶舞愁红”的景象,缠绵而意境悠远。
第三就是杜牧那首《山行》的味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两句,秋风将山林梳理成清朗,秋容淡泊,也就是秋高云淡,粉墙乌瓦从变成清丽的林隙间跳跃出来,秋阳温软。后两句,秋香高悬,意气闲逸,旁若无人。“霜叶……”一句,表面看全无颓伤、悲怀之意,但要是将它凝视放大,在我看,那红就会强烈地浸洇、鲜艳、跳荡开来,在其中能读到啼血之貌。
节选自《四季小品》/朱伟 著
来源:公众号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