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建始也;冬,万物收藏也。
立冬,为冬日始。

立冬后,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天气变得寒冷,若人们在御寒上做得不足,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如风寒感冒、肺虚咳嗽等。
立冬后,想身体健康,保护好三处,助你一年少生病!
第一处:肺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肺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之一。
《黄帝内经》记载:肺主气,司呼吸;且“肺者,气之本也。”,简单说,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一旦肺受损,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立冬后,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很容易伤肺,尤其是中老年人。
保护好肺部,避免肺部干燥,平时可多吃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山药、雪梨、银耳、莲藕等。同时还要做好防雾霾措施,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出门最好带上口罩,避免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处:肾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五脏”对应“五季”,肾与冬季相对应,而“肾喜温恶寒”,进入冬季,也要注意补肾阳。
《黄帝内经》记载:“肾主藏精”、“肾乃先天之本”;且“腰乃肾之府”,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但“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简单说,若在冬季不保护好腰部,容易使肾受寒,促使“精”难藏,到了春季就容易生病了。
立冬后,天气渐冷,腰部保暖做不好,很容易伤肾,尤其是男性。
保护好肾,避免肾受凉,平时穿衣服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可穿长款衣服。同时,还可吃些黑色食物,中医认为“黑补肾”,如黑芝麻、黑豆等。
此外,饮食上,还应控制好食盐的摄入量,少吃咸菜、泡菜等高盐类食物。

第三处:心脏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乃五脏之主”,意味着心脏对身体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记载:心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简单说,人活着,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一旦心脏停止,就会危及生命。
立冬后,天气变冷,血管容易痉挛、收缩,促使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很容易突发心梗。
心梗,又被称为心肌梗死,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危及生命。
保护好心脏,一定要做好全身的保暖措施,尤其是脚部,双脚离心脏最远,易出现供血不足。
而“寒从脚下生”,是说寒气容易从脚底侵入,保护好脚部,利于身体抵御寒冷。

立冬后,想身体健康,谨记:多喝三茶,常做3个小动作!
“多喝三茶”:1、 蜂蜜柚子茶
将柚子洗净,温水浸泡5分钟,去果皮,切丝,果肉去籽,搅拌机打成泥状,隔水煮至柚子皮透明;待水温,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蜂蜜含有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能润肺补虚、补中润燥;而柚子含有维生素C,能化痰止咳、清热去火。两者搭配在一起,为润肺佳饮。

2、桑葚枸杞茶
将干燥的桑葚和枸杞洗净,用温水一起冲泡即可饮用。
中医认为,桑葚入肾经,具有益肾滋阴、黑发明目的作用,而枸杞也具有补肾益精、生津止渴的作用。两者搭配在一起,益于补肾。
3、玫瑰红枣茶
将红枣洗净,用热水冲泡,待水温后,加入玫瑰花即可饮用。
玫瑰花,性温,具有调经活血,促进血液轮回,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还能延缓衰老;红枣性温,具有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的作用。两者搭配在一起,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脏健康也有好处。

常做3个小动作:1、练习“呬”字诀
“呬”字诀,为六字诀其中之一,有益肺部健康。
“呬”字诀,与肺相应。经常练习“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
在空气干净的地方,站着或打坐,作“呬”字口形呼气,不要出声音,尽量呼,呼到不能再呼了(肚子瘪进去),这时,嘴巴一闭,自然吸气,反复数次,每天早晚坚持各做一次,利于润肺、养肺、增补肺气之效。

2、摩擦腰眼穴
中医认为,腰眼穴位于“带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也是补肾穴位中最重要的一个穴位。
腰眼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平时将双手掌的根部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摩擦,至发热为止。

3、按内关穴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人体养生大穴。
将上臂伸开,在前臂前区,从腕横纹同上量3横指,两条索状筋之间,就是内关穴。
平时按内关穴,利于宁心安神、调补阴阳气血,对心血管疾病还有很好的帮助,可促使瘀阻的血管疏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了解更多请登陆 风机控制柜 http://3683.bidadk.com/fengjikongzhi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