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试供暖即从今天正式开启,您家的暖气片,应该有点热乎气儿了吧?
时间过得真快,眼睛还迷恋在北京的秋色里,时间却已经毫不留情的把我们拉入了冬的世界。
2015年立冬,游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边的银杏大道上休闲游玩。新华社记者 潘超越 摄
2018年11月7日,虽然已经立冬,但北京植物园内依旧秋色盎然。程功/北晚新视觉供图
明天就要立冬了,不知道您准备好了没有?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表示开始,我们常常把立冬就作为一年中冬季开始的日子。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直至冬至的到来。
立冬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是个重要的节气,有很多的规矩、讲究。
立冬吃饺子
提起立冬就一定会想到饺子。
立冬吃饺子,几乎是全北方人默认的习俗。北京人对饺子更是“一往情深”,但凡过个大点的节日,就一定要吃饺子,连出远门之前也要吃顿饺子。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人吃的饺子讲究馅儿大、皮儿薄,最好是一口下去全是肉,那才美味!
不管猪肉大葱、羊肉大葱、牛肉大葱,里面的葱只是调味品,绝不掺其他的菜。
正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吃了饺子,就算是正式敲开冬天的大门了。
铜锅涮肉
北京人对羊肉的喜爱程度,一两句话难以言表。
过去,每到立冬,老北京人嘴里总会哼着《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每个“九”的第一天,和最后一“九”的最后一天,便是北京人吃火锅的日子了。也就是说北京人一冬天至少要吃十次火锅才算是基本达标。
北京涮羊肉,与川式火锅不同,讲究铜锅炭火,清汤。北京涮肉考验的是羊肉自身的功底,最传统的锅底只加入大葱和姜片。
当然,老北京涮锅子除了羊肉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麻酱!
用筷子夹起红白相间、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滚烫的清汤里这么一涮,等肉色一白再放在麻酱里那么一蘸,嘿!齐活儿了!
冬储大白菜
过去冬天,老北京人的餐桌上除了饺子、羊肉外,还有一位是常客——那就是冬储大白菜。
在北京,大概没有任何一种蔬菜能够像大白菜一样在人们的生活里如此不可替代。
老北京人曾有这样一句略带夸张的比喻: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要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图片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八十年代的北京,冬天的蔬菜非常简单,所以每年冬天来临前,每家都会买很多大白菜并储存起来,以备整个冬天食用。
图片源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张风 摄
十几二十斤的大白菜往屋里一搁,整个冬天都不用愁了,踏实!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冬储菜广受关注。
如今,冬季蔬菜品种丰富、供应充足,价格便宜的冬储菜早已从季节刚需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略带一点仪式感的念想。
景一鸣/北晚新视觉供图
很多老人都说,不买总觉得这冬日里少了些什么,“过些日子天再冷了,刮风下雪的,不愿意下楼,家里备几棵白菜,心里总是踏实的。”
景一鸣/北晚新视觉供图
关于冬天,人们总是有太多期许与想象,似乎冬天的脚步一到,人们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渴望温暖,也总是容易感动。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紧一紧棉衣,冬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来源:每天晚8点
流程编辑:tf011
了解更多请登陆 动力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donglipeidian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