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章新俊
本报讯昨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寒露”。光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深深的寒意。如果说白露的到来标志着从炎热转为凉爽,那么,寒露便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转折。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专家陈峰介绍,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导致身体不适。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代表着天气从炎热向凉爽过渡,那么寒露节气意味着天气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气温更低,地面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在天文学上,寒露已经是秋天的第5个节气。在气象学上,我市入秋不足一个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距离“寒”还远着呢!
谈到秋季,很多人会想到秋燥。陈峰介绍,秋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经过夏日天气炎热导致脏腑津液过度发泄;此外,寒露季节天气干燥寒凉也可导致阴津耗伤。陈峰表示,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寒露养生应注重“养收”这一原则。
那么,寒露养生有哪些禁忌呢?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陈峰介绍,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还可食用有利尿解热作用的寒凉类水果。此外,还应注意不喝冷饮,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同时,不宜多喝含气饮料,包括汽水、啤酒等。“慎喝凉茶,上班族工作繁忙,经常熬夜,到了寒露时节,由于天气变化大,出现‘上火’等症状,但秋季上火主要是虚火所致,秋季多喝凉茶有伤脾胃。”
寒露后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逐渐衰退。中医学认为,寒露过后避免受凉,对身体保健十分重要。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陈峰还提醒说,寒露后日光照射时间减少,天气又渐冷,容易出现情绪不稳。秋季是运动的时节,可以通过登山、慢跑、散步或练太极拳等,达到动静合一的精神调养,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情,以减缓天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