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准确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左水河《立冬》诗云“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
在我们江苏,立冬时,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补上一补。苏南苏北的进补习俗也不尽相同。苏南人历来有在冬季喝羊肉汤的习惯,作为一年一度冬令滋补品,“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医生开药方”。
在苏北,人们大多都会吃饺子。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适逢时节转折之际,这里给大家献上一份江苏美食小贴士,告诉你立冬之后应该吃什么,才能保您冬季身体无忧。
1、吃碗咸肉菜饭补补肾
立冬日吃上一碗咸肉菜饭,是苏南人的特定习俗。霜打过的矮脚青、肥瘦兼有的咸肉丁,配上糯滑香甜的新米,半个小时的功夫,灶台上就飘出了诱人的香气。
稍微焖上片刻,盛一勺在瓷碗里,再用筷子划一小块杏色的猪油,借着菜饭的温度,猪油逐渐融化进饭里。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菜食谱,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即吃咸补肾。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最易伤害肾的阳气。咸味食物入肾,能起到补肾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2、来一碗羊肉抵严寒
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羊肉有着益肾养肝、御寒祛湿的功效。因而江苏人坚信,一碗羊汤带来的温暖,足以抵挡一冬的严寒。

白汤羊肉、黄焖羊肉、红烧羊排、羊肉火锅……羊肉的鲜美在每一道菜品里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小碟冰凉的藏书羊糕、一大碗滚烫的浓白羊汤,一冷一热的交替,让品尝美食的过程变得有趣。
不过羊肉虽好,但也不能吃太多。吃羊肉时,最好同时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羊肉不宜食用。
3、立冬进补,来盘饺子
“立冬补冬,补嘴空”,江苏人也非常爱吃饺子。传说冬季吃饺子习俗始于张仲景。张仲景生活在农耕文化的中心区域。
冬天来了,当地百姓很多人耳朵被冻坏,这让张仲景很是担忧。于是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物放在一起煮熟,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送给被冻伤的百姓食用。
这既是一种食物,也是一种防冻伤的药物,张仲景叫它“祛寒娇耳汤”,百姓吃了以后,血脉通畅,两耳变暖,冻伤也就好了。
立冬的饺子讲究吃倭瓜馅的。然而立冬节气,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新鲜的倭瓜了。立冬包饺子的倭瓜其实是夏天时储存下来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好吃不过饺子”是老祖宗在民间相传的俗语。立冬吃饺子,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寓意家人团聚和圆满。
4、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家里的餐桌上也多了个盛香醋的小碟子,开餐前添上绿白相间的葱末,再滴上诱人的香油。
吃鱼或肉就着葱花一并下肚,虽是凉食,然而葱性温热,暖身效果不可小觑。
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5、暖身,萝卜老鸭汤
俗话说萝卜赛人参,老鸭和萝卜的搭配能将二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萝卜老鸭汤味道醇厚香浓,适合一家人食用。
“冬吃萝卜夏吃姜”, 爱香浓的,可多放些鸭肉,爱清淡的,可多放些蔬菜。暖暖地喝上一口汤,美美地吃上一口肉,再夹上一筷子爽滑的酸萝卜,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真是美滋滋。
6、补气,热气腾腾烤栗子
冬季是补气的好季节,香甜味美的栗子不但是上佳美食,还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冬天的糖炒栗子店,门口总是排着好长的队。糖炒栗子满是栗子香,吃起来口感超级香糯。
黑乎乎的砂砾,成就了栗子的香甜,买上一包热热的栗子,边剥边吃 ,瑟瑟凉意仿佛都随着绵软香甜的热栗子消散。
免责声明:“小小青杏”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所发布的爆料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和其真实负责。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敬请谅解。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
一线潮流情报,一线时尚资讯!编辑:小小青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时光,我另存为。
了解更多请登陆 照明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zhaomingpeidia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