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太湖新城立德道边的银杏树。
近日,江南大学校园里秋叶斑斓。(还月亮 摄)
又是一年“冬”来到,今天我们正式进入“立冬”节气。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又有建立、开始的意思,因此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事实上,无锡距离气象意义上的冬天还有一段距离,眼下,我们正经历着无锡一年中的一个“最美月份”。
无锡民间素有赏秋习俗,眼下秋风起凉意生,随着气温降低,锡城的行道树也开始展现出另一番“姿色”。随着昼夜温差加大,街头的变色树种也将进入最佳观赏期。大家有兴趣不妨趁晴好天气出门欣赏一下这一年一度的“缤纷秋色”。
白色浪漫:到长广溪观秋日芦花
《诗经》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芦苇,这千古佳句为芦花平添了几分浪漫与诗意。每年这个时候,芦苇开始“飞雪”。长广溪是无锡芦花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走进长广溪湿地公园,白绒绒的一片铺在波光粼粼的湖边,好像是天空送给湖水的一床羽绒被,美得让人心生温情。用手掌摸一摸芦花,不像雪花般冰凉,却如同棉絮般柔软,让人的心也不由在这秋日里暖了起来。
这里的芦花有荻芦、芦竹、芦苇三个品种。荻芦最为漂亮,阳光一照芦叶金闪闪的,芦花又大又蓬,风一吹,最有“雪花”的味道。除了长广溪湿地公园,贡湖湾湿地、梁鸿湿地、管社山湿地以及鸿山后宅等地都是秋日欣赏芦花的好去处。在这些区域,不仅有“芦荡飞雪”的壮景,还有美丽动人的传说。
金色诱惑:锡兴路上看银杏
“秋风紧,银杏黄,最是赏景好时光。”时下,绿化带里的银杏树叶子开始变色泛黄,有的变成青黄色,留恋着城市的美景,仍挂在枝头;有的变成棕黄色,随风飘落地面。等到昼夜温差再大一些,锡城的很多公园道路就开始演绎金色浪漫。
在新吴区锡兴路(金城路至旺庄路),有一条全长为5公里的银杏大道,以110棵直径达30厘米的大银杏、320棵直径为20厘米的银杏为骨干,每年11月中旬前后,整条大道将以灿烂的金黄为主色调。树上一片片黄色的银杏叶,犹如一串串金色风铃,满地皆是散金碎银,踩在上面沙沙作响。总少不了专程前来赏秋的人,有举着长镜头的“拍客”,有支起画板的“画客”……她也成了锡城最浪漫的道路之一。
红色风情:到蠡溪路看看榉树
榉树是无锡常见的落叶树种,也最早变色的植物之一。入秋之后,叶色就会变红,十分美丽,而且同一棵树变色时间有早有晚,颜色也有差异,暗红、红褐,层次分明,非常好看。
蠡溪路是无锡赏红叶的绝佳之地。在前一轮冷空气“冰冻”之后,道路两旁70多棵榉树率先“红”了起来了。据悉,这里的榉树在是2002年前后种下的,它们身高约7米,胸径宽阔、树冠整齐,在阳光的照射下焕发红光。周围香樟树裹着绿衣,红绿遥相呼应。而靠近体育中心西面的几株大榉树已呈现出紫红色的繁叶。随着温差进一步加大,在这里不论开车行驶、单车绕行还是慢步行走,两旁的“色彩”都会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节令习俗
吃团子“补嘴空”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是重要的日子。立冬,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南方的习俗是吃麻油鸡和姜母鸭。无锡既不算是北方,但也没有“那么南”,在立冬这个日子,倒也没有特别的讲究。但据老无锡介绍,劳动一年的人们通常要“补嘴空”,在这一天会稍事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以前无锡人过立冬,一大习俗就是“吃团子”。立冬时节恰逢秋粮上市,用新粮食做成的团子特别好吃。乡下以自己做团子为主,而城市则多购买现成的。团子的馅有豆沙、萝卜、猪油等。
如今,不少新市民也把家乡的立冬习俗带到了无锡。“在我们老家天津,一到立冬或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吃。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交’子之时的饺子是不能不吃的”,62岁的徐阿姨来无锡已30年了,每年立冬除入乡随俗吃团子,也不会忘记包上一锅饺子来庆祝。“我们福建那边,立冬这天要吃炒饭和啃甘蔗,老人们说啃了甘蔗一年会没有病痛”,陈先生年十年前因为工作来到无锡,现在已经学会了做团子,但老家的习俗仍没落下,他还准备着带动邻居立冬这天一起吃炒饭。
■节令气象
三日寒、四日暖
寒暖交替更明显
立冬时节,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而无锡尚处深秋时节,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衡量进入冬天的标准是看“入冬”,即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通常无锡真正入冬要在小雪节气以后。据统计,无锡过去30多年,平均入冬日是11月19日,但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秋季在悄悄延长,入冬时间不断被推迟,最迟的一次竟到了12月中下旬。
事实上,无锡入冬要比立冬节气推迟十多天左右。一般来说,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市气象台介绍,无锡立冬节气的常年平均气温是12.2℃,比霜降节气下降了3.3℃。其中,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9年11月8日,达到了28.1℃,最低气温是1968年11月10日的-3.0℃。
虽然立冬还不是特别冷,但此时的冷空气已具有较强势力,活动开始频繁,通常会一波接一波来。若遇到势力强、速度快的冷空气,它一路狂奔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而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形成“三日寒、四日暖”寒暖交替的天气变化。
■节令养生
防寒进补两不误
立冬后,人体就要养精蓄锐了,中医认为,调养阳气、滋阴润燥,一重防寒,一重进补。
天气转凉,预防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也进入了高发季。因为寒冷可导致人体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一般在6点至12点,这个时间段应特别警惕。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晨练时,应给身体一个适应温度的时间,出门时注意添加衣服,防止温差过大诱发疾病。需要提醒的是,天气转冷,不少人家里一般会紧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在这个空间里呼吸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头晕、胸闷的问题,所以应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俗语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老虎”,意思是在冬天通过调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这是因为这几个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最是适宜“养藏之道”,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养生专家建议,这个节气可适当增加瘦肉、牛羊肉、虾、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食物食的摄入,以保证蛋白质及脂肪的供应。
了解更多请登陆 照明配电箱 http://3683.bidadk.com/zhaomingpeidia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