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立冬,天寒,宜添衣。愿你在每一个冬天,都有人温暖相伴

2019-11-11 06:53:56浏览:154评论:0 来源:东莞配电箱厂家   
核心摘要:“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一转眼就要进入冬天了。关于立冬的诗很多,我独独被这两位宋代诗人打动了。其一是宋代诗人王洋写了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一转眼就要进入冬天了。关于立冬的诗很多,我独独被这两位宋代诗人打动了。

其一是宋代诗人王洋写了两首《壬戌立冬十月十一日陪路文周朋携禔祖同访后山道人庵道人出就庵烹茶庵外采菊拾橡实以归偶成即事》,标题很长,且看内容:

其一:倦缘闲景散闲情,人未归庵户不扃。试拨柴烟寻宿火,旋添泉水洗茶瓶。黄花采采盈衣袖,橡实离离傍短萍。何日一邱藏曲折,与君同伴斸青冥。其二:养生无欠亦无馀,种竹圈篱草结庐。凿地觅甘分乳脉,锄田得实饱新蔬。壁间数本空王像,架上都无养性书。我自病来能晚食,从今缓步当安舆。

第一首诗写的是他在立冬那天有空,便和朋友一起去后山的道人庵访道人,但道人那天正好出去了,庵门没有锁,他们就自己进去,在庵内生火煮茶,又到庵外采集菊花,拾捡橡栗,然后说等什么时候道人回来了,再一起去爬山。

第二首诗写道人在山上的生活自给自足,种竹圈篱,以草结庐,凿地挖井取水,种田种地收获粮食蔬菜,墙上放着几尊佛像,架子上也不需要什么修身养性的书。然后说他自己现在病好了可以吃晚饭了,以后就安步当车,常来走走。

第一首诗让我感动的是诗人描绘了一个非常平和、宁静、朴实又诗意的场景,这个场景就像是我们自己在某个周末的下午,与几个朋友走进了一间寺庙,然后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生火烹茶,再出门采野花,捡野果,感觉这就是山里寻常人家的生活,触手可及。

第二首诗中诗人又将这种生活方式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这是一种与世隔绝的自耕自种、自给自足,似乎就是这山间的一棵树,与天地自然万物共生。在这里,生命“无欠亦无余”,不多不少,不欠不余。

这两首诗写得不悲不喜,却给我感觉到一种现世的温暖,原来就这样无波无澜、朴实无华的活着,亦是美好的。何况,还有友人相伴。

另一位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他曾有一首《立冬日作》: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他在诗中感慨自己的陋室空间小、屋墙低、木炭少,棉被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说“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他这里的“陋巷”应该是源自于《论语》:“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孔子的弟子,孔子说他即便是粗茶淡饭,身在陋巷,也能自得其乐,赞美他贤良。陆游在此处说“师陋巷”意思就是说以颜回为师,安贫乐道,随遇而安。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母亲也是宰相之后。却生不逢时,刚出生不久就遇上金兵南下把北宋给灭了。我想当陆游在立冬之日写下“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的诗句时,也许他心中想的是南宋偏安一隅的局促疆域和无以御敌的积弱军力,当他写下“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时,也许他想表达的是南宋物资匮乏,国力不济的无奈。他一生都在挂念着收复中原,祖国统一,临死还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爱国名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历史的大潮袭来之时,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余力去关照个人的处境。公元1203年,78岁的陆游回到老家山阴,辛弃疾前去拜访,见其住宅简陋,多次提出帮他构筑田舍,均被拒绝。在国难面前,个人的贫富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他屡次拒绝了辛弃疾的好意,即便身居陋巷,亦能安得其所。

然而,即便如此,辛弃疾还是在这冬日里给他内心送上了一抹温暖吧。

“一年屈指余三月,四序惊心又九秋。”

虽然今天的我们并没有身逢乱世,而是生在太平盛世,国家富强,城市繁华,但我们却总容易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所迷惑,特别是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时,更容易迷茫、孤单,而我,愿你在每一个冬天,都有人温暖相伴。

如果没有,那就读一本温暖的书吧,今天给你推荐的是《壮心未与年俱老:陆游诗词》,链接如下:

了解更多请登陆 软启动控制柜 http://3683.bidadk.com/ruanqidongkongzhigui/

(责任编辑:东莞配电箱厂家)
下一篇:

配电箱价格:2021推荐配电箱_家用配电箱

上一篇:

全国单身党取暖姿势地图来了 脱单指数助你一臂之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