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预售已经进行了好几天,然而,很多网友吐槽,至今还没摸清商家促销手法,付定立减、满额用券、第二件半价、买三免一、三件二折……这些关键词看得人晕晕乎乎。怎样才能花最少的钱买到想要的东西,记者带你算算账。
例1
津贴、满减、预售……消费者头大
小秦在南京一商场看中一件外套,售价5280元不打折。但最近,小秦惊喜地发现,网上这件外套将会在双十一当天降到2599元,比商场便宜了一半多。商品页面还有一个预售到手价,只要1989元。但仔细一看,小秦发现,想用低于四折的价格买下这件衣服,还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领取店铺满1999减100的优惠券;第二步,花25积分领取5张满400减50的购物津贴;第三步,在11月10日晚9点前,预付100元定金,获取下单立减260元的购买资格;第四步:在双十一当天用上津贴结清尾款。以上步骤全部完成,才能比双十一价再低610元。小秦感慨:就不能一步到位打个折吗?
应对
跟着“课代表”下单
“现在双十一买东西我都要先看下活动规则,不然一不小心可能就买贵了!”网友小郑说,为了能在复杂的购买规则中买到低价的心仪商品,她还关注了不少“薅羊毛”的专业博主。小郑表示,他们会通过excel表格、vlog等方式,教网友利用满减、津贴购买最低价的热门产品。还有网友会把自己的购物心得分享在评论下方。她不禁感叹,“多亏这些数学‘课代表’,我才能赶上优惠的班车。”
例2
多件多折,一不小心就买多了
大学生小赵告诉记者,去年双十一,她喜欢的女装品牌推出了三件7折的活动,并且满1499元还能再减270元。在选了一条裤子和两件上衣后,价格仍不满1499元。“当时觉得满减之后衣服单价会更便宜,我就又选了几件衣服,凑够了满减价。”但小赵收货后对凑单商品并不满意,只留了两件就把其他衣服都退了。
应对
不管熟不熟,能拼单就行
白领小刘表示,她也遇到跟小赵类似的情况,她决定找人拼单。“前段时间某品牌搞了10件1折的活动,优惠力度特别大,但我实在买不了这么多,就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和我一起拼单购买,但光是找人拼单就费了不少力气。”
为了应对商家“多件多折”的促销策略,在某社交平台,为陌生人拼单而创的“拼组”应运而生。618、双十一、双十二,每逢购物节,都会引发拼单热。
例3
额外优惠限制多,一不小心就错过
除了满减等常规操作,不少商家在促销时还设置了付款时间和件数的限制。
以某品牌羽绒服为例,除了定金抵扣部分价格外,在11月11日当天0-2点时间段内,购买两件可以额外享受八五折优惠。还有一款粉底,11月11日当天,前5000件能打五折。当然,前提是手快!
应对
闹钟、截图、找人帮忙,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抢到前多少名半价,前几个小时额外折扣的名额,一些网友会提前定个闹钟。“去年双十一,为了抢前500名半价的名额,我特意定了个晚上11点59分的闹钟,提前进入购买页,果然抢到了,还后悔没多买几份。”小李把自己的抢购经验分享给记者:“商品页面都会有销量数据,保险起见,下单后最好截个图,证明自己获得了优惠名额。如果觉得自己手速不快,你也可以找朋友帮忙一起拍。”
例4
线上折扣满满,线下可能更便宜
市民曹女士反映,在某品牌旗舰店,一条原价798元的新款牛仔裤,只能享受满699减50的优惠,折后748元,并且还需要10元运费。但她在该品牌线下门店却发现,此款牛仔裤正在参与“任购两条940元”的活动,平均一条只需470元,实体店足足便宜了278元。
记者了解后发现,该旗舰店另一款预售价355元的牛仔裤,购买4件可享额外8折的优惠,折后到手价为284元。而在该品牌实体店内,同样的款式现价仅需369元,加上7折优惠,折后只需258元,线下比线上更优惠。
应对
货比三家不吃亏,实体店里也看看
退休的张阿姨也很喜欢网购,今年双十一,她把不少商品加入了购物车。但在购买之前,她经常会约上朋友去商场里溜达一圈。“反正退休在家也没什么事,去商场逛逛,既能对比价格,又能看到实物,这不是挺好的吗?”
提醒
别因为“多件多折”
囤了不需要的东西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浦正宁认为,商家为了提高销量,会进行一些多件折扣的促销活动,浦正宁说:“如果是不同类商品的多件折扣,可以看作商家的促销;如果是同种商品的多件折扣,其实可以把它看做批发价,也是正常的促销行为。”不过,消费者也应该理性一些,“有些人追求低价,卖家就会利用这一点,采用多件折扣的促销方式,让消费者去承担一定的囤货风险。”
而对于预售付定金这一促销行为,浦正宁认为这是商家锁定消费者的一种手段。不过浦正宁表示,这种预售、“多件多折”的花式促销行为,消费者稍不注意很容易错过,他说:“有时商家的折扣条件写得比较模糊或者位置不明显,再加上折扣方式今年又有一些新变化,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就无法享受最大折扣,不如直接降价,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南师大心理学系副教授丁家永认为,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来看,网上购物时,消费者缺乏一种珍惜的心态和购物的真实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超过预期的消费。丁家永建议,消费者在购物时要货比三家,理性消费,不要“为买而买”。
了解更多请登陆 低压配电柜 http://3683.bidadk.com/diyapeidian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