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时46分,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暮秋、残秋和晚秋。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感知深秋寒意,树叶也纷纷开始枯黄掉落;连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准备进入冬眠状态中了。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过了这个节气后,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霜降节气内,本市气温显著下降,平均气温为11.2℃,最低气温为6.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可达-0.6℃。降水量明显减少,历年平均为5.6毫米。
今天白天多云转晴,东北风3-4级转2-3级,降水概率20%;夜间晴转多云,东风2-3级,降水概率20%;温度最高16℃,最低8℃。
预计下周本市多冷空气活动,周初天气以阴为主,周一夜间可能会有一次弱降雨过程,气温受上一次冷空气影响持续较低,最高维持14-15度,周中期以多云间晴为主,气温呈短暂小幅回升,最高气温升至17-18度,周四天气转阴,可能还有一次弱降雨过程,周后期多云转晴,受较强冷空气影响,还将再次出现明显的大风、降温天气,气温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陆地有偏北风5-6级。预计下周市区最高气温17-18度,出现在周中期(25-26日);极端最低气温6度,北部地区最低气温0度,大约出现在29日早晨。
下周天气(2016年10月22日16时更新)
周一10月24日
白天:多云转阴,
夜间:小雨
微风转西北风3-4级,
17到10℃
周二10月25日
白天到夜间:多云,西北风3-4级转微风,18到11℃
周三10月26日
白天到夜间:多云,微风,16到11℃
周四10月27日
白天到夜间:多云转阴,微风,15到11℃
周五10月28日
白天到夜间:阴转多云,西北风4-5级转3-4级,12到8℃
霜降有啥习俗?
1赏菊花
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说到赏菊,本市水上公园是不错的选择。10月21日,水上公园金秋菊花精品展在水上公园盆景园正式拉开帷幕。今年菊花精品展展出菊花300多种,共计3万多盆花卉,同时,新增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奖名菊。菊展将一直持续到10月30日。先带来一组高清大图↓↓↓近距离欣赏名菊的姿韵。
2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传说,霜降吃柿子与朱元璋有关。据说他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突然在一个小村庄里看到一棵柿子树。朱元璋饱饱地吃了一顿柿子,才得以活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便将其封为“凌霜侯”以示感谢。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
3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4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5送芋鬼
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辟除不祥,表现了人们朴素的吉祥观念。
6吃萝卜
山东农谚有“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霜降了,不妨尝尝咱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出产的沙窝萝卜。其特点是皮薄,肉质翠绿,口感细腻,甜辣可口,水份充足,味如水果,历来有“沙窝萝卜赛鸭梨”之誉,且有顺气、消食、预防感冒之功效。
7登高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霜降如何养生?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1添衣保暖
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深秋时节,风大转凉,不是人人都适合“秋冻”,老年人极容易患上“老寒腿”,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对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儿童,应及时关注天气,添衣保暖,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霜降后早晚温差大,5招防感冒:
①早晚和饭后盐水漱口,清除口腔病菌;
②冷水洗脸,增强抵抗力;
③按摩鼻沟,减轻鼻塞症状;
④热水泡脚,提升体温;
⑤葱根熬汤,散寒解表,用带葱白的葱根洗净熬汤,开锅10-15分即可饮用。
2防秋燥
秋冬交际之时易燥。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
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此外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些蜜水。
这个时节还适宜吃柿子和板栗等食物。柿子具有清热润燥、养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的功效。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胃功能低下者不能食用,过度劳累、疲劳的情况下不宜吃柿子。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此时的进补佳品。
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过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
3锻炼不能停
霜降到来,必要的锻炼不能停,但是霜降锻炼有一定的技巧。人的体温恒定,而外界的温度持续下降,在此情况下突然大量运动很容易出现抽筋现象。因此,霜降时锻炼前的热身运动显得尤为重要。主张老年人在这个时节最佳的锻炼方式为慢跑、慢走。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必要时戴上护膝。
在此特别建议大家可以在每天清晨起床后,坐在地上或者床上,将两腿并拢伸直,然后用手去抓你的脚,再将手伸展开,如此反复几次。这样不仅可以牵拉全身的肌肉,使气血津液全部动起来,还可以预防关节受损。
4调整“悲秋”思绪
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多想些开心的事情。
走,去看看最后的秋天
“霜叶红于二月花”,此时满山枫叶红胜火,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推荐几个天津赏红叶的好地方↓↓↓
1南翠屏公园
南翠屏公园的山体被大面积的植物覆盖,火炬树、红叶女贞、椿树、金枝槐、金叶槐、红叶李等红黄相间,临近湖边,还有白色的芦花。观赏红叶的最佳时间为10月底左右,红叶将“霸占”整个公园的一半面积。
2水上公园
水上公园由三湖五岛构成(东湖、西湖、南湖;春岛、夏岛、秋岛、冬岛、瀛岛),享有“北方小西子”的美誉。春有桃柳拂水,夏有荷花映日,秋有红叶傲霜,冬日冰清玉洁。
3黄崖关长城
黄崖关长城景区,可谓津门“第一片红叶区”。黄崖关长城内外的红叶有黄栌、火炬树、红枫等十多个树种,总株数达数十万株。因为温差缘故,9月24日至10月上旬,这里的红叶将由零星几片或几株变红渐渐增至3成变红。10月中旬至 10月底,红叶开始大面积变红,逐步增至9成以上,这一阶段是最佳观赏期。11月上旬,红透的山林随萧瑟秋风日显凋零,景区内最后一抹红标志着秋去冬来。
4盘山
盘山景区风光秀美,每年深秋时节,火红的红枫、黄栌,金黄的五角枫、金叶槐,浓绿的松柏、古树将整个景区装扮得五彩斑斓。这里还有一年一度的盘山红叶节。
5梨木台
梨木台地处天津的最北端,被称之为“天津的北极”。深秋梨木台的传奇色彩即将登场,金黄的柿子、火红的山楂挂满枝头,而红叶随海拔增高次第变红。
6八仙山
八仙山保护区从谷底到山峰,都密布着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整个八仙山保护区好像一座天然的立体画库,各种树木依山势高低错落有秩,按着各自的生理特性分享着雨露和阳光。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感叹一年将尽的同时,也应珍惜当下易逝的美景。
适逢周末,广播君建议朋友们放下手机,去到秋色最浓处,领略秋日最后的风光。
(综合天津广播、新华网、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天津气象、每日新报、城市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