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专题——中国居民杠杆率和家庭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当前家庭消费贷的参与率为13.7%,不足美国消费贷参与率的四分之一,仍处于较低水平。报告指出,家庭消费信贷需求尚未满足,2019年,有16.2%的家庭有消费信贷需求,可见家庭消费信贷需求旺盛。其中,高学历和非一二线家庭的消费信贷需求相对旺盛。
据悉,该报告自2011年起启动,通过持续追踪超过355个城市、4万户家庭的债务情况发现:中国家庭负债有三大认识误区,其中最大的误区就是消费信贷的占比过高。
家庭消费贷指房产外的消费型借贷,包括信用卡负债和教育负债、汽车负债和其他负债等。从家庭学历水平看,高学历家庭的消费信贷需求相对旺盛。具体来看,初等教育家庭(初中及以下)、中等教育家庭(高中学历)、高等教育家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消费信贷需求率分别为15.0%、16.6%、18.6%。
从城市类型来看,其他城市家庭的消费信贷需求相对旺盛。具体来看,一线城市家庭、二线城市家庭、其他城市家庭的消费信贷需求率分别为12.5%、13.1%、19.8%。可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非一线城市,其家庭的消费信贷需求率更高。
此外,从家庭收入水平来看,家庭收入水平与家庭的消费信贷需求率呈“U型”。从家庭资产水平来看,资产规模较低的家庭,其消费信贷需求相对旺盛。
报告指出的一个最新趋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弱的非一二线城市和低收入人群,因为银行贷款很难覆盖,所以很多家庭通过非银行消费贷款满足其需求,普惠型的消费信贷受到欢迎。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教授指出,非住房普惠型小额消费贷渗透率低,基数小,在居民负债中占比小,且主要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有助于激发国内的消费潜力,提升消费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尤其是基于线上、线下真实消费场景的精准消费信贷也有助于预防消费信贷流向房市、股市,以及进行不当投资的行为。建议鼓励有场景的消费信贷,同时促进普惠型场景类消费信贷的发展,定向解决我国数亿消费信贷不足人群的普惠性贷款难题,推动我国消费下沉。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